2025-2037 年全球市場規模、預測與趨勢亮點
奈米碳材料市場的規模在 2024 年為 263 億美元,預計到 2037 年底將達到 1007 億美元,在預測期內(即 2025-2037 年)複合年增長率為 10.9%。 2025 年,碳奈米材料的產業規模預計為 291 億美元。
碳奈米材料領域的持續技術進步正在推動其融入汽車、航空航太和建築領域使用的複合材料。碳奈米管 (CNT) 和石墨烯在聚合物複合材料中的應用可提高強度、柔韌性和導電性,並減輕整體重量。這些特性有效地符合能源效率和永續發展趨勢,推動了碳奈米材料的銷售。這些行業對高性能和特種材料的需求不斷增長,預計將在未來幾年推動碳奈米材料的消費。
石墨烯和奈米管等碳奈米材料在電子和半導體領域有廣泛的應用。推動碳奈米材料發展的主要因素由於其獨特的電特性(包括電子遷移率和高導電性)而在先進電晶體、儲存裝置和其他半導體元件中使用。此外,電子設備的小型化趨勢正在推動對碳奈米材料的需求。例如,2025年3月,半導體產業協會(SIA)透露,截至2025年1月,全球半導體銷售額為56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近18.0%。此外,Research Nester 的全球ahref="https://www.researchnester.com/tw/reports/ electronics-and-smart-devices-market/6097">電子和智慧型裝置市場報告預計,到 2037 年,收入將超過 2.05 萬美元。

碳奈米材料市場:成長動力與挑戰
成長動力
- 電動車和汽車領域對先進材料的高需求可再生能源:儲能電池中先進材料的採用熱潮為碳奈米材料製造商帶來了利潤豐厚的機會。鋰離子電池、燃料電池和超級電容器的生產廣泛需要石墨烯、碳奈米管和氣凝膠。電動車和再生能源系統由於在電池和電容器中使用碳奈米材料來提高其使用壽命和充電容量,性能正在提高。例如,國際能源總署 (IEA) 的研究強調,受電動乘用車註冊量增加的影響,汽車鋰離子 (Li-ion) 電池需求將從 2021 年的 330 GWh 增長 65%,達到 2022 年的 550 GWh。此外,根據相同消息來源,由於鋰供應增加 10%,到 2023 年鋰電池的需求量將達到 140.0 kt。
- 生物醫學解決方案中的應用不斷增加:碳奈米材料在生物醫學產品製造中的新興應用將使主要碳奈米材料市場參與者的收入在未來幾年增加一倍。 氧化石墨烯和奈米碳管在藥物輸送、成像和診斷工具方面顯示出潛在的成果。碳奈米材料在生物感測器和醫療設備中的應用探索不斷擴大的創新預計將推動未來幾年的整體市場成長。 Research Nester 的分析表明,全球ahref="https://www.researchnester.com/tw/reports/smart-diagnostic-and-monitoring-medical-device-market/471">智慧診斷和監控醫療設備市場預計在預測期內將以 19.1% 的複合增長率。根據先進醫療技術協會 (AdvaMed) 的數據,美國在醫療設備銷售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佔全球市場份額的近 40.0%。
挑戰
- 資本密集生產提高了最終產品成本:高昂的生產成本可能會在某種程度上阻礙未來幾年先進碳奈米材料的採用。奈米管和石墨烯的合成是一個複雜且耗能的過程,這提高了最終產品的成本。此外,持續的技術進步需要高資本投資,這會增加產品成本並限制其短期採用。
- 嚴格的環境問題和環境問題法規:嚴格的碳排放環境法規預計會阻礙碳奈米材料的生產。據估計,奈米材料生產的嚴格法規和安全指南將減緩最終用途產業的採用率。預計永續製造實踐將有助於碳奈米材料在未來幾年克服這些問題。
碳奈米材料市場:主要見解
基準年 |
2024年 |
預測年份 |
2025-2037 |
複合年增長率 |
10.9% |
基準年市場規模(2024 年) |
263億美元 |
預測年度市場規模(2037 年) |
1007億美元 |
區域範圍 |
|
碳奈米材料細分
類型 (奈米碳管、碳奈米纖維、炭黑、活性碳、石墨烯)
預計到 2037 年,碳奈米管細分市場將佔據碳奈米材料市場份額超過 52.8%。奈米技術的進步將導致汽車、航空航太、建築和能源領域對奈米碳管的需求不斷增長。小型化趨勢正在提高電子產業對碳奈米管的需求。汽車和航空航太公司廣泛使用碳奈米管來減輕車輛重量並提高能源效率。創新也推動了碳奈米管在樹脂生產上的使用。例如,2022 年 12 月,Mechnano 揭露了利用離散碳奈米管的力量開發積層製造樹脂的技術。
形體(粉末、分散體、薄膜、複合材料)
在碳奈米材料市場中,到 2037 年,粉末細分市場將佔據超過 55.5% 的收入份額。高表面積和反應性正在擴大粉末碳奈米材料的銷售。多功能性對於增強粉末碳奈米材料在儲能係統中的應用起著關鍵作用。例如,在燃料電池中使用碳粉可以提高其效率和壽命。易於生產、處理和運輸進一步支持了動力碳奈米材料的銷售。對技術創新的持續投資將進一步推動未來幾年碳粉的消費。
我們對全球奈米碳材料的深入分析市場包含以下細分市場:
類型 |
|
應用 |
|
表單 |
|
純度 |
|
想根据您的需求定制此研究报告吗?我们的研究团队将涵盖您需要的信息,帮助您做出有效的商业决策。
定制此报告碳奈米材料產業-區域範圍
北美市場預測
到 2037 年,北美碳奈米材料市場的收入份額預計將超過 35.5%。持續的技術進步和對開發先進半導體解決方案的高額投資將為碳奈米材料製造商在未來幾年打開利潤之門。開發先進航空航太和國防解決方案對高性能材料的需求正在推動碳奈米材料的使用。此外,碳奈米材料製造商的強大存在也促進了整體市場的成長。
在美國,政府正在半導體製造領域投入大量資金,以提升其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與碳奈米材料整合的先進半導體有望提高航空航天、國防和汽車零件的性能。 2024年7月,美國商務部(DOC)宣布投資近4億冰島克朗用於矽晶圓製造。這是與 GlobalWafers America, LLC 和 MEMC LLC 合作進行的,旨在生產矽和半導體材料。半導體領域的領導地位。
加拿大航空航太業將在未來幾年大幅推動對碳奈米材料的需求。航空航太零件製造對特種材料的高需求正在增加奈米管和石墨烯等碳奈米材料的應用。航空航太業的成長預計將對未來幾年碳奈米材料的消費產生積極影響。加拿大政府透露,航空航太業為該國 GDP 貢獻了約 289 億美元,並創造了近 218,000 個就業機會。
亞太市場統計
預計亞太地區碳奈米材料市場將在評估期內快速成長。汽車、建築、航空航太、再生能源和生物醫學設備等最終用途行業的強勁存在將極大地支持碳奈米材料的銷售。政府的支持政策和特殊材料的高消耗正在增加石墨烯和碳奈米管的應用。領先的化學品生產商的該地區的主導地位也擴大了中國、印度、韓國和日本碳奈米材料的生產和商業化。
中國作為半導體製造領域的領導者,可能會對碳奈米材料的銷售產生正面影響。國內產量的增加、支持性的產業政策以及專用化學品和材料的重要性都將推動碳奈米材料在該國的銷售。例如,外交政策研究所(FPRI)表示,根據新的產業政策,國內半導體晶片製造業預計將從2020年的40.0%成長到2025年的70.0%。此外,創新消費電子產品的不斷發展預計將為碳奈米材料製造商創造利潤豐厚的機會。
印度大力發展的汽車尤其是電動車和再生能源產業正在推動碳奈米材料的貿易。電動車需求的成長和再生能源儲存解決方案的安裝可能為碳奈米材料製造商提供兩位數的收入成長機會。印度品牌資產基金會 (IBEF) 的研究表明,國內企業計劃在 2026 財年投資約 34.6 億美元用於電動車零件開發和技術升級。消息人士還估計,該國計劃投資近 1,099 億美元用於擴建電力基礎設施,以滿足 2032 年 458 吉瓦的需求。

主導碳奈米材料市場的公司
- CHASM 先進材料公司
- 公司概覽
- 商業策略
- 主要產品
- 財務表現
- 關鍵績效指標
- 風險分析
- 近期發展
- 區域業務
- SWOT 分析
- 阿科瑪股份公司
- 卡博特公司
- Hyperion Catalysis International
- 江蘇天奈科技有限公司
- Klean Industries Inc.
- 錦湖石化
- LG 化學
- AGH 奈米材料有限公司
- Cheap Tubes, Inc.
- Applied Nanotech Holdings, Inc.
- 贏創工業股公司
- 瑞薩電子公司
- Nanomesh Innovations B.V.
- 深圳市納米港有限公司
碳奈米材料市場的主要參與者正在採用多種有機和無機策略來贏得高份額並覆蓋更廣泛的消費者群體。領先公司不斷投資研發活動,以推出下一代碳奈米材料並吸引新的客戶群。與其他參與者和原材料供應商的策略合作和夥伴關係將在未來幾年提升碳奈米材料的市場地位。為了抓住利潤豐厚的機會,主要市場參與者正在進入未開發的市場。
碳奈米材料市場的一些主要參與者包括:
In the News
- 2025 年 1 月,萊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Carbon》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突破性研究,解釋碳奈米管 (CNT) 纖維可以完全回收利用,而不會損失其結構或性能。研究得出的結論是,碳奈米管纖維是聚合物、金屬和難以回收的較大碳纖維等傳統材料的可持續替代品。
- 2023 年 6 月,CHASM Advanced Materials, Inc. 宣布推出電動車 (EV) 鋰離子電池的 NTeC-E 導電碳奈米管添加劑。該公司還在歐洲先進汽車電池會議 (AABC) 上展示了其產品和技術。
作者致谢: Rajrani Baghel
- Report ID: 7348
- Published Date: May 02, 2025
- Report Format: PDF, 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