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37 年全球市場規模、預測與趨勢亮點
深水碳氫化合物勘探 市場的規模在 2024 年為 348 億美元,預計到 2037 年底將達到 1,014 億美元,在增長率預測期內(即 607%)。到 2025 年,深水碳氫化合物勘探的產業規模預計將達到 377 億美元。
全球能源需求(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氣)的迅速增長正在推動新的深水碳氫化合物勘探活動的需求。國際能源總署 (IEA) 表示,到 2040 年,海上石油和天然氣產量預計將分別達到 27.4 mboe/d 和 29.6 mboe/d。全球能源監測研究強調,大多數新的石油和天然氣開採項目都是在海洋中勘探的。據估計,海上新發現將提供近 80 億桶油當量 (bboe) 的資源。從數量來看,約85.0%的新發現位於10個海上油田。最大的 2 個項目是 Nokhatha 和 Mopane 油田,分別位於科威特和納米比亞。
世界各地城市和工業活動的興起推動了對石油和天然氣的高需求。儘管各國正在實施淨零排放目標,但化石燃料能源的消耗仍在蓬勃發展。跨國合作關係正成為競爭格局中最有利可圖的策略。政府以補貼、激勵措施和稅收抵免的形式發揮主要作用,以促進深水碳氫化合物的勘探活動。由於尚未開發的機會,發展中經濟體準備為市場參與者提供利潤豐厚的收入成長機會。

深水油氣探勘市場:成長動力與挑戰
成長動力
- 深水鑽井和勘探技術的創新:深水鑽井技術的進步,例如無立管鑽井系統、動態定位系統 (DPS)、海底防噴器和遠端操作車輛,有助於從具有挑戰性的地點提取碳氫化合物。人工智慧(AI)、即時數據監控、機器學習(ML)和自動化等數位技術的日益整合預計將進一步提高深水鑽井技術的效率和有效性。 2025 年 3 月,全球能源領導者 SLB 獲得了 Woodside Energy 的一份大型鑽井合同,將在三年內交付約 18 口超深水井。 SLB 將利用其人工智慧鑽井能力來提高 Woodside Energy 位於墨西哥近海的超深水 Trion 開發案的營運效率。對先進鑽井技術和服務的需求可能會增加行業巨頭的收入。
- 浮動系統日益普及:浮動生產和儲存技術以及卸載裝置的日益普及正在推動整個深水碳氫化合物勘探市場的成長。浮動液化天然氣設施正在受到海上勘探和生產的青睞。這些使得市場環境對於深水碳氫化合物勘探公司來說更加有利可圖。與傳統平台相比,浮動技術和鑽井設備的成本效益和靈活性預計也將使深水碳氫化合物勘探變得更容易和有利可圖。例如,ahref="https://www.researchnester.com/tw/reports/offshore-drilling-market/4895">全球海上鑽井平台市場預計到 2037 年將達到 1839 億美元,高於 2025 年的 819 億美元。
挑戰
- 高資本需求:深水碳氫化合物勘探是一項資本密集型業務,通常由產業巨頭主導。對現代基礎設施和先進鑽井和勘探技術的高要求使得小型和新公司進入市場變得困難。油價的不確定性也對深水油氣勘探市場參與者的長期成長構成挑戰。此外,深水專案的複雜性以及對專業技能和設備的需求增加了營運成本並限制了利潤率。
- 技術風險增加財務負擔:深水環境條件的不確定性是市場參與者面臨的主要挑戰。高壓和波動的溫度可能會阻礙深水鑽探和勘探技術的採用。任何技術的失敗,特別是安裝在水下的技術,都會導致沉重的經濟負擔。看不見的地質條件和井噴也給深水碳氫化合物勘探公司帶來巨大壓力。
深水碳氫化合物勘探市場:主要見解
基準年 |
2024年 |
預測年份 |
2025-2037 |
複合年增長率 |
8.6% |
基準年市場規模(2024 年) |
348億美元 |
預測年度市場規模(2037 年) |
1014億美元 |
區域範圍 |
|
深水油氣勘探分段
探勘方法(地球物理調查、遙感、野貓、其他)
到 2037 年,地球物理勘測領域預計將佔據深水碳氫化合物勘探市場份額超過 43.5%。地球物理勘測因其具有成本效益和非侵入性測繪能力而在深水碳氫化合物勘探方法中佔據主導地位。這對於探測潛在的油氣藏至關重要。地震反射技術可以有效繪製地下地層分佈及其結構,以進行油氣勘探。地球物理技術的進步將加強深水地下水藏的最佳化並降低額外的勘探成本。 ahref="https://www.researchnester.com/tw/reports/offshore-oil-and-gas-seismic-equipment-and-acquisitions-market/5546">海上石油和天然氣地震設備及採購市場預計到 2037 年將突破 29 億美元。
應用程式(石油探勘、天然氣探勘)
預計到 2037 年,石油探勘領域將佔據深水油氣探勘市場份額 66.3% 以上。前沿盆地和超深水地區油藏的大量發現是推動該領域成長的主要因素。 Nester 研究機構的研究估計,全球已發現超過 1370 個深水/超深水油氣田。東非、北非、墨西哥灣、大西洋東西海岸、孟加拉灣、澳洲西北大陸棚、黑海、南里海和南海是碳氫化合物的主要產地。其中大多數以油藏為主,將為產業巨頭帶來更高的收益。
我們對全球深水碳氫化合物探勘的深入分析包括以下細分市場:
探索方法 |
|
技術 |
|
深度 |
|
應用 |
|
想根据您的需求定制此研究报告吗?我们的研究团队将涵盖您需要的信息,帮助您做出有效的商业决策。
定制此报告深水碳氫化合物勘探產業 - 區域範圍
北美市場預測
預計到 2037 年底,北美深水碳氫化合物勘探市場的收入份額將超過 46.8%。這一主導地位主要是由領先公司的強大影響力、鑽井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對石油和天然氣的高投資所推動的。天然氣勘探活動。據估計,公私投資和跨境合作夥伴關係的成長也將推動未來幾年深水碳氫化合物勘探和鑽井技術的銷售。石油需求的迅速增長也要求政府專注於海上勘探的資金和支持政策的實施。
由於需求增加,美國碳氫化合物氣體和液體的進出口量很高。美國能源資訊署 (EIA) 表示,該國的碳氫化合物氣體液體出口量從 2007 年的 7 萬桶/日增加到 2022 年的 240 萬桶/日。消息人士也估計,該國大部分海上能源生產都是石油和天然氣。浮動平台因其先進的基礎設施和效率而在該國最受歡迎。 2022 年,美國灣聯邦近海石油和天然氣產量占美國原油總產量的 15.0%。
與美國類似,海上碳氫化合物生產和商業活動的不斷擴大將推動加拿大整個深水碳氫化合物勘探市場的成長。例如,EIA研究顯示,2022年,美國約有97.0%的碳氫化合物氣體液體進口來自加拿大。加拿大石油生產商協會(CAPP)表示,海上部分佔該國石油總產量的4.0%。希伯尼亞 (Hibernia)、特拉諾瓦 (Terra Nova)、白玫瑰 (White Rose)、紐芬蘭和拉布拉多 (Newfoundland and Labrador) 以及希伯倫 (Hebron) 在離岸景觀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亞太地區市場統計
亞太地區深水碳氫化合物勘探市場可能會在預測期內以最快的速度擴張。工業和城市發展推動的能源需求強勁成長主要推動了深水碳氫化合物的銷售。各國政府正大力投資海上勘探,以期獲得長期高收入。由於碳氫化合物儲量較高,中國、印度、日本和韓國等潛在經濟體的存在必將提升亞太地區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
高科技公司將推動中國深水碳氫化合物鑽探和勘探技術的創新。產業巨頭正在大力投資研發活動,以探索新的深水碳氫化合物儲量。龐大的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CNOOC) 於 2025 年 3 月在南海北部灣發現了深水碳氫化合物。該井預計每天生產約 800 桶原油和 1,320 萬立方英尺天然氣。
在印度,政府的支持性政策旨在對未來幾年的碳氫化合物貿易產生積極影響。石油天然氣部表示,為了在2022年將對碳氫化合物進口的依賴度降低10.0%,推出了碳氫化合物勘探和許可政策(HELP),這提振了國內石油和天然氣產量。印度沉積盆地的天然氣。此外,碳氫化合物總局 (DGH) 估計,2023-24 年該國東部近海的石油產量佔石油總產量的 1.46 MMT。

主導深水油氣探勘市場的公司
- 雪佛龍公司
- 公司概覽
- 商業策略
- 主要產品
- 財務表現
- 關鍵績效指標
- 風險分析
- 近期發展
- 區域業務
- SWOT 分析
- 埃克森美孚公司
- 荷蘭皇家殼牌公司
- 英國石油公司
- TotalEnergies SE
- Equinor ASA
- SBL
- 康菲石油公司
- 巴西國家石油公司
- 國際海洋工程
- 埃尼公司
- 中海油有限公司
- 赫斯公司
- 阿納達科石油公司
- 墨菲石油公司
- 伍德賽德石油有限公司
- 雷普索爾 S.A.
- 國家石油公司
由於資本密集度,深水油氣勘探市場主要由現有巨頭主導。領先的公司正在大力投資研發活動,以探索新的碳氫化合物儲量。他們還採用先進的鑽井技術來增強其能力和市場地位。為了獲得高額和長期的利益,他們正在與公共實體和其他參與者合作。併購也推動參與者擴大深水碳氫化合物勘探市場範圍。據估計,未開發的地區也將在未來幾年為他們帶來兩位數的收入成長。
深水碳氫化合物勘探市場的一些主要參與者包括:
In the News
- 2024 年 10 月,雪佛龍公司宣布已開始在其聖馬洛海上油田注水。該公司最近運營的 2 個項目預計將幫助其在 2026 年之前在美國墨西哥灣實現每天 30 萬桶石油當量 (BOE)。
- 2022 年 4 月,埃克森美孚公司透露在圭亞那近海發現了 3 個新的碳氫化合物礦藏。這些發現預計將使 Stabroek 區塊的可採資源量增加到近 110 億石油當量桶。
作者致谢: Dhruv Bhatia
- Report ID: 7521
- Published Date: May 02, 2025
- Report Format: PDF, 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