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至 2037 年全球市場規模、預測與趨勢亮點
神經導航系統市場規模在2024年達到33億美元,預計到2037年將突破85億美元,在預測期內(即2025-2037年)的複合年增長率將超過8.2%。預計到2025年,神經導航系統的產業規模將達到35億美元。
腦腫瘤、癲癇、巴金森氏症和脊髓損傷發生率的不斷上升,推動了外科手術的需求。根據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 (NLM) 的一項研究,2022 年全球新增了超過 322,000 個腦腫瘤和中樞神經系統 (CNS) 腫瘤登記。根據 NLM 統計,2021 年全球創傷性腦損傷 (TBI) 和脊髓損傷 (SCI) 的發生率分別超過 550 億和 270 億。此外,每年全球約有 226 億人就診神經外科手術,其中 138 億人被認定有手術需求(2022 年 ScienceDirect 文章)。因此,市場正在見證消費者群體和商業機會的擴大。
隨著人口的成長,醫療保健機構的壓力也隨之增加,這促使對工作流程自動化和高效管理的需求激增。市場上的工具專為幫助外科醫生及相關專業人員獲得精準的概覽和明智的決策而設計。此外,改善患者預後的臨床和實際證據正在激勵消費者和醫療科技公司投資該領域。例如,2024年9月,貝萊德健康投資16億美元,用於在其營運設施中引入先進的神經外科技術。該資金旨在安裝ExcelsiusGPS機器人導航平台,使其成為愛爾蘭首個提供機器人開顱手術的醫療機構。

神經導航系統領域:成長動力與挑戰
成長動力
- 微創手術的偏好轉變:為了減少住院時間和出血量,微創手術的需求激增,這促使專業人士傾向於採用手術機器人。根據英國機器人和自主系統網路 (BRN) 的報告,預計到 2026 年,全球手術機器人產業規模將成長至 95 億美元。 NLM 的另一篇關於全球調查的文章顯示,在 406 位受訪神經外科醫生中,約有 48.5% 在臨床實踐中使用了機器人技術。另一方面,這些先進的工具需要可靠的導航和視覺化工具來提高精度並減少錯誤,這證明了神經導航系統市場的持續擴張。
- 整合技術解決方案的正面影響:多項臨床研究證明了人工智慧 (AI) 和機器學習 (ML) 在神經外科手術中整合的有效性。例如,在腦腫瘤手術中使用3D卷積神經網路和遷移學習,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88.2%的準確率。同樣,根據2023年NLM文章收集的數據,在膠質瘤治療預後中應用隨機森林演算法,成功預測率高達78.2%。這些利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能力評估手術結果的正面回饋,有助於外科醫生做出明智的決策,從而推動市場成長。
挑戰
- 與傳統系統整合的限制:由於基礎設施不足,實施神經導航系統市場的解決方案可能會變得困難。資源匱乏地區的醫療機構缺乏醫療IT和電子健康記錄(EHR),無法支援先進的平台和軟體系統。這種不相容性問題可能進一步導致採用率受限和產品效率下降,從而阻礙該領域的全球擴張。
- 資料安全和隱私方面的擔憂:資料外洩風險是限制醫療保健產業廣泛採用市場上現有工具的主要因素之一。潛在的網路攻擊威脅可能會削弱消費者信任,並阻礙對《健康保險流通與責任法案》(HIPPA)等資料保護法的遵守。這會導致開發和全球化過程中的額外複雜性和成本,從而阻礙新進入者的參與。
神經導航系統市場:關鍵見解
報告屬性 | 詳細資訊 |
---|---|
基準年 |
2024 |
預測年份 |
2025-2037 |
複合年增長率 |
8.2% |
基準年市場規模(2024年) |
33億美元 |
預測年度市場規模(2037 年) |
85億美元 |
區域範圍 |
|
神經導航系統分割
技術(光學系統、電磁系統)
從技術角度來看,到2037年底,光學系統領域預計將佔據神經導航系統市場份額的60.1%以上。這類儀器廣泛應用於複雜的腦外科手術,具有即時儀器追蹤、提高手術精準度和最大限度減少手術創傷等關鍵臨床優勢。因此,隨著微創介入技術的蓬勃發展,該領域在全球範圍內正日益受到關注。例如,2024年10月,RWJBarnabas Health安裝了兩項微創技術-ClearPoint導航系統和ROSA ONE Brain系統,為外科醫師在治療癲癇、運動障礙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時提供精準輔助。
應用領域(神經外科、顱顏面外科、脊椎外科、其他)
就應用而言,預計脊椎外科領域將在預測期內為神經導航系統市場帶來可觀的收入。人口老化和脊髓損傷(SCI)病例的增加是該領域的主要驅動因素。根據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NLM)的觀察,2000年至2021年,全球創傷性脊髓損傷 (TSCI) 的發生率一直居高不下,每百萬人中約有20至45人。在同一時間軸上,脊髓損傷的發生率、盛行率和殘疾生存年數(YLD)的負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ScienceDirect。另一方面,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2050年,全球60歲以上人口將達到21億人。這些數據證明了該領域在神經外科領域的份額日益增長。
我們對全球市場的深入分析涵蓋以下細分領域:
科技 |
|
應用 |
|
最終使用者 |
|

Vishnu Nair
全球業務發展主管根據您的需求自訂本報告 — 與我們的顧問聯繫,獲得個人化的洞察與選項。
神經導航系統產業 - 區域概況
北美市場預測
預計到2037年底,北美神經導航系統市場將佔據約45.9%的收入份額。美國和加拿大等醫療體系較為完善的國家正積極投資創新醫療解決方案,包括外科手術技術。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NLM)2020年的研究發現,北美神經外科機器人的採用率位居第二,達51.0%。這顯示該地區的商業氛圍樂觀,吸引了全球領先企業參與其中。例如,2024年6月,ClearPoint Neuro透過推出SmartFrame手術室平台和Prism Neuro雷射治療系統,擴展了其在美國市場的產品組合。該公司展示了該產品在治療帕金森氏症、特發性震顫和肌張力失調方面的療效。
隨著患者群體的擴大,加上有利的監管框架,美國市場正在迎來更多機會。根據帕金森基金會的預測,到2030年,美國帕金森氏症患者人數預計將達到12億人。同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已批准史賽克(Stryker)於2024年7月發布的Spine Guidance 5軟體,證明了監管部門的支持。因此,美國人口結構和包容性文化正在刺激該行業的成長,使其成為全球先驅企業商業擴張的中心。
亞太市場預測
預計亞太地區將在分析時間內實現神經導航系統市場最快的複合年增長率。癲癇、偏頭痛、帕金森氏症和尿失禁等神經系統疾病負擔的日益加重,為該領域帶來了新興的消費群體。根據2024年5月發表在ScienceDirect上的一項研究,亞洲國家癲癇的年盛行率為每十萬人52.5人。研究也顯示,西亞地區癲癇活動期和終生期盛行率較高。此外,技術的顯著發展也標誌著該領域持續進步,並提升了商業參與度。
日本正逐漸成為全球市場領導者尋求高利潤業務的目的地。該國人口老化迅速,極易罹患相關的神經系統疾病。日本國立衛生研究院 (NLM) 於 2024 年 2 月發布的一項基於人群的研究結果顯示,日本 40 歲及以上人群的癲癇患病率顯著升高,為每千人 6.9 人。研究也發現,老年人群(70-74 歲)的發生率相對較高。此外,全國醫療技術的革新和人工智慧的廣泛普及,正在為該行業營造有利可圖的氛圍。

神經導航系統領域佔據主導地位的公司
- 美敦力公司
- 公司概況
- 業務策略
- 主要產品
- 財務表現
- 關鍵績效指標
- 風險分析
- 近期發展
- 區域佈局
- SWOT 分析
- 史賽克
- 7D Surgical, Inc. (SeaSpine)
- Synaptive Medical
- Soterix Medical Inc.
- Nexstim Oyj
- Claron Technology Inc.
- Zimmer Biomet
- Brainlab AG
- Northern Digital Inc.
- Carl Zeiss AG
- Rebrain.ai
神經導航系統市場的主要參與者目前正專注於在其產品線中引入新功能,使其更容易被接受並更廣泛地應用。他們嚴謹的研發活動正推動該領域的快速發展和創新。此外,許多醫療科技先驅正在透過獲得最大程度的監管合規性並建立策略聯盟來拓展其業務範圍,從而推動全球化進程。例如,2024年4月,富士膠片與Brainlab簽署了分銷協議,以擴大其ARIETTA精密超音波設備的覆蓋範圍。該工具與Brainlab手術導航系統的結合使用,幫助該公司鞏固了其在美國市場的神經病學產品組合。這些關鍵參與者包括:
最新動態
- 2024年9月,蔡司醫療科技公司推出KINEVO 900 S,進一步擴展了其成功的蔡司KINEVO 900平台。這款最新的機器人導航系統可為神經外科的複雜手術提供精確的數位視覺化和無縫的機器人互動。
- 2024年9月,美敦力公司在北美脊椎學會 (NASS) 年會上宣布將推出多項軟體、硬體和影像創新技術。此舉旨在擴展其基於人工智慧的脊椎外科機器人導航智慧生態系統AiBLE。
- 2024年8月,RebrAIn公司獲得FDA 510(k)批准,可將其OptimMRI軟體商業化,以幫助外科醫生優化立體定向和功能性神經外科手術的計劃。它以人工智慧靶向技術為後盾,在深部腦部刺激 (DBS) 和損傷手術中提供精準的數據驅動輔助。
- 2023 年 7 月,Stryker 正式推出其搭載顱腦導引軟體的 Q 導引系統,該系統旨在協助外科醫生在顱腦手術中定位器械並識別患者解剖結構。此系統為開顱手術、顱底及經蝶竇手術、分流術置入及切片檢查提供以影像為基礎的手術計畫和術中引導。
作者致谢:
- Report ID: 7576
- Published Date: Jun 30, 2025
- Report Format: PDF, 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