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至 2037 年全球高溫潤滑脂市場規模、預測與趨勢亮點
高溫潤滑脂市場規模在2024年超過172.5億美元,預計到2037年底將超過654.3億美元,在預測期內(即2025年至2037年)的複合年增長率將超過10.8%。預計2025年高溫潤滑脂的產業規模將達到187.4億美元。
鋼鐵製造、航空航太、汽車等產業日益工業化,推動了高溫潤滑脂的需求。潤滑脂廣泛應用於交通運輸領域,尤其是在乘用車和電動商用車領域。美國製造業年均及月均呈現穩定成長。 2024年第四季製造業總產值為7.3097兆美元,高於2023年第四季的7.2183兆美元。同樣,另一個市場終端用戶——運輸和倉儲——的產值也從1.765兆美元成長至2024年第四季的1.8504兆美元。

高溫潤滑脂市場:成長動力與挑戰
成長動力
-
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催生了對高溫潤滑脂的需求: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之一,2022 年輕型汽車銷量超過 1,100 萬輛。 2023 年,國際汽車製造商在美國生產了 490 萬輛汽車。 2023年,美國輕型汽車出口160萬輛,中重型卡車出口16萬輛,汽車零件出口達937億美元。 2022年輕型卡車市佔率為79.3%,較2021年成長3.4%。該產業每年創造1兆美元的產值,相當於美國GDP的4.8%(為地方、州和聯邦貢獻2,800億美元稅)。中國大部分外資汽車企業的美國子公司支撐著50萬個美國就業崗位,2023年中國汽車業的外商直接投資總額達1,956億美元。
中國在汽車製造業產量和年銷量方面繼續佔據全球主導地位,預計到2025年底,國內汽車產能將超過3,500萬輛。工信部數據顯示,2021年汽車銷量為2,600萬輛,其中乘用車2,148萬輛,較去年同期成長7.1%,商用車銷量為479萬輛。根據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定,出口到中國的美國汽車將面臨15%的關稅,這為美國出口商提供了機會。 - 半導體製造對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的需求巨大 基於PFAS的潤滑劑:2023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量約為1兆片。高需求推動了晶片產能提升的投資。由於《晶片與科學法案》,預計未來幾年美國將獲得更大的私人投資份額。 2024年8月,半導體生態系統中的多家參與者宣佈在美國啟動90多個新項目,累計融資額達4,500億美元,涵蓋28個州。 SIA 估計,到 2032 年底,美國在 10 奈米以下晶片製造領域的份額將佔全球產能的 28%,並在 2024 年至 2032 年期間佔據全球資本支出的 28%。
2025 年 3 月,SIA 揭露,1 月全球半導體銷售額突破 560 億美元,較 2024 年 1 月的 479 億美元成長 17.9%。從地區來看,美國(50.7%)、亞太地區(9.0%)、日本(5.7%)和中國(6.5%)的銷售額年增,但歐洲(-6.4%)的銷售額下降。半導體生產設備必須在極端環境條件下運行,例如高溫、真空條件和高紫外線照射,因此需要高溫油、油脂和潤滑劑來保護運動部件免受過度磨損。
此製程所使用的腐蝕性化學物質包括氧化劑、腐蝕劑(例如硫酸、四甲基氫氧化銨和過氧化氫)、強酸、反應性氣體自由基(包括氟氣和電離氯)以及自燃氣體(包括磷化氫、矽烷和砷化氫)。 PTFE 和 PFPE 憑藉其卓越的摩擦學和流變學特性,在高速高溫應用領域中廣泛使用。 PFAS 潤滑脂通常由聚四氟乙烯增稠劑和/或微粉、聚三氟氯乙烯 (PCTFE)、含 PTFE 微粉的合成碳氫化合物以及多烷基化環戊烷 (MAC) 製成。
挑戰
-
極端工作條件:高溫潤滑脂旨在承受極端溫度、壓力和其他惡劣的工作條件。然而,在某些行業或應用中,工作條件可能異常惡劣,導致潤滑脂加速劣化並降低設備性能。開發能夠有效應對此類極端條件並保持其潤滑性能的潤滑脂,對製造商而言始終是一個挑戰。
高溫潤滑脂市場:關鍵見解
報告屬性 | 詳細資訊 |
---|---|
基準年 |
2024 |
預測年份 |
2025-2037 |
複合年增長率 |
10.8% |
基準年市場規模(2024年) |
172.5億美元 |
預測年度市場規模(2037 年) |
654.3億美元 |
區域範圍 |
|
高溫潤滑脂細分
型(複合皂基潤滑脂、矽脂)
預計到 2037 年底,高溫潤滑脂市場中的矽脂部分將佔據 65% 的最大收入份額。矽脂在廣泛的溫度範圍內表現出色,適用於高溫和低溫應用。矽脂可承受的溫度範圍從低至 -40°C (-40°F) 到高達 200°C (392°F)。矽脂具有固有的防水性,使其在暴露於水、濕氣或潮濕環境中的應用非常有效。
最終使用者(汽車、船、建築)
預計未來幾年,汽車產業的高溫潤滑脂市場將佔據顯著份額。全球汽車產業的產銷量穩定成長,導致對用於汽車零件和系統的潤滑劑(包括高溫潤滑脂)的需求增加。 2021年,全球汽車產業共生產超過7,800萬輛乘用車,其中中國、美國和日本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
2022年USMCA會員國汽車產銷及貿易量(百萬輛)
國家 |
產量 |
銷售 |
進口 |
出口 |
美國 |
10 |
14.2 |
7.2 |
2.7 |
加拿大 |
1.2 |
1.6 |
1.6 |
1.3 |
墨西哥 |
3.5 |
1.1 |
1 |
3.3 |
所有USMCA國家 |
14.7 |
16.9 |
9.8 |
7.3 |
資料來源: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
我們對全球高溫潤滑脂市場的深入分析涵蓋以下細分領域:
類型 |
|
最終使用者 |
|

Vishnu Nair
Head - Global Business Development根據您的需求自訂本報告 — 與我們的顧問聯繫,獲得個人化的洞察與選項。
高溫潤滑脂產業 - 地區概況
亞太地區市場預測
預計亞太地區高溫潤滑脂市場在分析時間內將佔據最大的收入份額,達到 38%。在發展初期,全球汽車產業主要集中在美國和德國等成熟國家。然而,隨著企業標準化程度的提高,大多數大型汽車公司的生產基地從已開發國家轉移到了新興的高溫潤滑脂市場。由於勞動成本較低,標準化使得在欠發達國家建立生產基地成為可能。這種轉變解釋了為什麼在當今世界,中國和印度等亞太地區國家已成為許多全球汽車公司的主要製造中心。
東南亞(東協)在全球汽車市場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包括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泰國、新加坡和越南在內的主要國家為該地區的經濟成長做出了貢獻。受私家車需求成長和有利經濟條件的推動,東協汽車市場可望穩定成長。泰國被譽為主要的汽車樞紐,吸引了長城汽車和比亞迪等中國汽車製造商的重點投資。該國的目標是到2030年,電動車(EV)年產量達到72.5萬輛。印尼以其豐富的鎳資源而聞名,並吸引了大量電動車生產投資。重點項目包括比亞迪投資13億美元的工廠和現代汽車在卡拉旺的電池工廠。越南本土品牌VinFast在2023年引領純電動車(BEV)銷量,反映出該國對電動車普及的日益重視。
中國曾被認為是一個利基行業,此前被稱為“ppt造車”隨著電動汽車(EV)在中國的快速發展,電動汽車(EV)在中國已逐漸普及。中國高溫潤滑脂市場的快速成長得益於「中國製造2025」策略,該策略明確了產業擴張的重點領域。自2009年以來,政府大力補貼新能源汽車(NEV)產業,2022年補貼金額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210億美元,顯著加速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成長軌跡。
成長迅猛。到2022年,全球新能源車銷量飆升至1,082.4萬輛,較去年同期成長61.6%。中國在高溫潤滑脂市場佔據主導地位,新能源汽車銷量佔了全球63.6%的市場。根據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 (IMD) 的數據,2022 年電動車總銷量中,42% 來自國內汽車製造商的內部孵化補貼,30% 來自新公司,28% 來自合資企業。
北美市場統計
預計在預測期內,北美高溫潤滑脂市場將佔據第二大市場份額。北美擁有多元化且蓬勃發展的工業部門,包括製造業、汽車業、航太業和能源業,這推動了各種應用對高溫潤滑脂的需求。北美是汽車研發和創新的領先中心,推動了先進汽車的開發,這些汽車需要高溫潤滑脂來承受極端運行條件。北美的航空航太和國防領域獲得了大量投資,導致航空、國防和航太應用對高溫潤滑脂的需求不斷增長。
美國是僅次於中國的世界第二大製造業國家。根據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 (NIST) 的數據,2023 年該產業為 GDP 貢獻了 2.3 兆美元,佔累計 GDP 的 10.2%。直接和間接增加值佔 GDP 的 17.1%。美國在品牌排名中排名第六(2023 年益普索國家品牌指數),這表明其佔據主導地位。 2020 年至 2022 年間,所有製造業的生產者價格飆升了 33.4%。

主導高溫潤滑脂市場的公司
- 殼牌石油公司
- 公司概況
- 業務策略
- 主要產品
- 財務表現
- 關鍵績效指標
- 風險分析
- 近期發展
- 區域佈局
- SWOT 分析
- 埃克森美孚公司
- 雪佛龍公司
- 克魯勃潤滑劑慕尼黑有限公司
- 陶氏化學公司
- 道達爾能源公司
- 福斯潤滑油公司
- 斯凱孚集團
- 中國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 加拿大石油潤滑油公司
高溫潤滑脂市場格局瞬息萬變,各企業都在克服重重障礙,不斷創新,並建立戰略聯盟,以確保既具有競爭力又可持續的未來。汽車產業對電動車製造的關注,體現了其對潤滑脂和潤滑油的廣泛應用以及對永續成長的前瞻性。高溫潤滑脂市場的發展是在政府大力支持製造業、建築設備和汽車產業作為全球產業戰略關鍵要素的背景下實現的。一些知名公司包括:
最新動態
- 2025年2月,河北百強石油有限公司宣布推出專為汽車和工業應用設計的高性能潤滑脂。這些潤滑脂具有更高的耐用性、更低的摩擦力,並可延長設備壽命。
作者致谢: Rajrani Baghel
- Report ID: 5121
- Published Date: Jun 30, 2025
- Report Format: PDF, 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