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至 2037 年全球市场规模、预测和趋势亮点
无标记动作捕捉市场的规模在 2024 年达到 731 亿美元,预计到 2037 年底将达到 6281 亿美元,在预测期内(即 2025-2037 年),复合年增长率为 18%。2025 年,无标记动作捕捉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 862 亿美元。
无标记动作捕捉技术在机器人和人机界面中的日益融合推动了市场的发展。无标记动作捕捉正在促进先进制造和机器人技术领域更灵敏、更直观的人机协作。这些系统能够在远程操作、手势控制或协作机器人技术中进行精确跟踪,而不会给人类操作员带来任何负担。随着智能工厂和工业 4.0 计划的发展势头强劲,动作捕捉正成为机器感知和决策的关键推动因素。波士顿动力公司与 NVIDIA 的合作就是机器人技术与无标记动作捕捉融合的典范。例如,2025 年 3 月,波士顿动力公司扩大了与 NVIDIA 的合作,以增强其人形机器人 Atlas 的 AI 能力。通过采用 NVIDIA 的 Jetson Thor 计算平台,Atlas 可以执行复杂的多模态 AI 模型,并与波士顿动力公司的身体和操控控制器。
无标记系统正成为运动生物力学、损伤康复和临床诊断领域的重要工具。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受益于非侵入式运动追踪,能够在不干扰受试者自然行为的情况下分析步态、姿势和功能性运动。这些应用主要在远程医疗环境中受到重视,在这些环境中,最小化设置和便携式设备至关重要。

无标记动作捕捉领域:增长动力与挑战
增长动力
-
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的进步: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算法的融合显著提高了无标记系统的准确性和可用性。OpenPose、Google MediaPipe 等解决方案,以及 Vicon 的 Shogun 和 Noitom 的 Perception Neuron 等商业平台,正在利用骨骼追踪、姿势估计和实时 3D 重建技术。这些功能将无标记动捕的应用范围扩展到非受控环境,从而减少了对工作室设备的依赖。例如,2023 年 11 月,Meta 发布了 Ego4D 数据集,该数据集提供了一个海量的第一人称运动数据库,用于训练 AI 模型进行活动识别、姿势估计和空间感知,而无需使用标记点。
- 电影、游戏和 AR/VR 内容需求激增:全球娱乐产业向沉浸式叙事的转变带来了对无缝角色动画的需求。因此,无标记点运动捕捉技术可以帮助工作室加快视频游戏、大量 CGI 电影和虚拟现实模拟的内容创作速度。例如,2021 年 2 月,虚幻引擎的开发商 Epic Games 收购了面部运动捕捉领域的领导者 Cubic Motion,并将其无标记点技术集成到 MetaHuman Creator 中。该工具允许开发者直接在虚幻引擎中使用无标记点面部和身体运动捕捉技术创建高保真 3D 角色。此外,游戏和电影工作室也使用这项技术进行实时角色动画和虚拟制作。
挑战
-
现实环境中的准确性问题:尽管人工智能和深度感知技术取得了进步,但无标记点运动捕捉系统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中仍然难以保持高精度。身体遮挡、可变光照和背景杂乱等因素会显著影响估算的精度。与受控的工作室环境不同,户外或拥挤的环境会引入视觉噪声,干扰计算机视觉算法。这对体育、医疗保健和现场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构成了重大障碍,因为可靠的实时数据对这些领域至关重要。
- 数据隐私和监管问题:由于无标记点系统通常会记录人体运动和行为,因此隐私问题备受关注。在医疗保健或工作场所监控等领域,存在着诸如《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 或《健康保险流通与责任法案》(HIPAA) 等关于个人数据收集和使用方式的严格规定。如果数据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法律纠纷或失去信任。
无标记动作捕捉市场:关键见解
报告属性 | 详细信息 |
---|---|
基准年 |
2024 |
预测年份 |
2025-2037 |
复合年增长率 |
18% |
基准年市场规模(2024年) |
731亿美元 |
预测年度市场规模(2037 年) |
6281亿美元 |
区域范围 |
|
无标记运动捕捉分割
类型(3D、2D)
预计到 2037 年,3D 领域将占据 70% 的市场份额,因为它能够实时、准确地测量复杂的人体运动。这项技术正日益被医疗保健、体育和娱乐等各个行业所采用,而精确的运动分析在这些行业中至关重要。例如,数字王国于 2024 年 4 月推出了 Masquerade3,这是一款先进的面部动作捕捉系统,无需在表演者脸上添加标记,从而提高了数字角色创建的真实感和效率。这些创新凸显了 3D 无标记动作捕捉解决方案的应用范围和需求的不断扩大。
最终用途(媒体和娱乐、体育和健身、医疗保健、工业)
预计到 2037 年,媒体和娱乐领域将占据 36% 的无标记动作捕捉市场份额,这得益于该行业对更具沉浸感和逼真度内容的追求。这项技术能够在电影、电视和视频游戏中创建逼真的动画和沉浸式体验,而无需使用物理标记。对逼真视觉效果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融合正在推动其应用。此外,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的进步正在增强无标记动作捕捉的能力,使其成为现代内容创作的重要工具。
我们对全球市场的深入分析涵盖以下细分领域:
类型 |
|
最终用途 |
|

Vishnu Nair
Head - Global Business Development根据您的需求定制此报告 — 联系我们的顾问,获取个性化见解和选项。
无标记动作捕捉行业 - 区域范围
北美市场分析
由于医疗保健、机器人和娱乐领域的需求不断增长,预计到 2037 年,北美市场将占据 40% 的市场份额,占据主导地位。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的进步使得无需物理标记即可实现更精确的实时运动追踪。此外,对数字健康、沉浸式媒体和自主系统的投资不断增加,正在加速数字化的普及。
由于使用运动追踪进行个性化训练的人工智能驱动健身平台的兴起,美国的无标记运动捕捉市场正在增长。科技初创公司正在利用它在工作场所安全项目中进行实时人体工程学评估。例如,2025 年 3 月,NAVER D2S 对 MOVIN 的后续投资将支持美国市场,支持使用激光雷达 (LiDAR) 的实时人工智能追踪。 MOVIN 进军北美市场,为游戏、电影和机器人等行业带来了先进的、无需设置的动作捕捉技术。此次扩张加速了美国市场无标记解决方案的创新和应用。此外,政府资助的研究也正在推动其在神经康复和移动性研究中的应用。
得益于政府的激励措施和多样化的拍摄地点,加拿大蓬勃发展的电影电视产业,使得加拿大的无标记动作捕捉市场正在不断扩张。工作室与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也进一步推动了这一增长,例如温哥华电影学院与 Mimic Performance Capture 之间的合作,提升了动作捕捉能力。此外,加拿大在游戏领域的强劲表现,育碧等公司运营着大型工作室,这推动了对用于创作逼真动画的先进动作捕捉技术的需求。无标记动作捕捉技术在医疗保健领域(例如康复和物理治疗)的整合也促进了市场的增长。
亚太市场分析:
得益于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进步,预计亚太地区将在2025年至2037年期间占据显著的无标记动作捕捉市场份额。这些创新使得无需物理标记的运动追踪能够更精确、更自动化,从而使动作捕捉在各行各业中更加便捷高效。该技术的非侵入性特性在医疗保健和体育等自然运动分析至关重要的领域尤其具有吸引力。因此,该地区无标记动作捕捉解决方案的采用率正在不断提高。
在中国,由于中国游戏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正在经历显著增长,该产业对沉浸式和逼真体验的需求日益增长。游戏开发者正在整合这项技术,以增强角色动画和游戏的真实感。此外,韩国蓬勃发展的电影和动画行业正在采用无标记动作捕捉技术来简化制作流程并提升视觉效果质量。
韩国的无标记动作捕捉市场正在蓬勃发展,这得益于该国蓬勃发展的娱乐产业和技术进步。以高预算制作而闻名的韩国电影行业正越来越多地采用无标记动作捕捉等先进技术来打造身临其境、视觉震撼的场景。这种采用提升了整体制作质量,也体现了该行业对创新和卓越的承诺。因此,无标记动作捕捉正成为韩国影视制作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导无标记动作捕捉领域的公司
- Vicon Motion Systems Ltd
- 公司概况
- 业务战略
- 主要产品
- 财务业绩
- 关键绩效指标
- 风险分析
- 近期发展
- 区域布局
- SWOT 分析
- Qualisys AB
- Theia Markerless 公司
- Adobe 公司
- iPi Soft 有限责任公司
- Simi Reality Motion Systems 有限公司
- PhaseSpace 公司
- AR-51
- Digital Domain 公司
- KinaTrax 公司
无标记动作捕捉市场由顶级公司主导,这些公司以其高精度、低延迟的系统而闻名,广泛应用于娱乐、体育和医疗保健领域。 Captury、iPi Soft LLC 和 Kina Trax Inc. 等新兴企业通过提供创新的实时无标记解决方案,简化游戏、动画和生物力学应用的工作流程,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
以下是无标记动作捕捉市场的一些领先企业:
最新发展
- 2025年3月,为生命科学、娱乐、工程和智能制造等行业提供智能传感和软件的Oxford Metrics plc公司宣布,其动作捕捉部门Vicon将在旧金山举行的游戏开发者大会 (GDC) 上推出一款全新的无标记动作捕捉系统。
- 2025年3月,领先的运动追踪公司OptiTrack推出了双工模式。这项新功能允许用户同时使用基于标记和无标记的方法捕捉动作。它利用机器学习使运动追踪更容易、更灵活。
作者致谢: Preeti Wani
- Report ID: 7631
- Published Date: Jun 19, 2025
- Report Format: PDF, 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