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至 2037 年全球市场规模、预测和趋势亮点
环己烷 市场规模在2024年为2740亿美元,预计到2037年底将达到5428亿美元,在预测期(即2025-2037年)内以5.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2025年,环己烷的产业规模估计为2888亿美元。
受汽车、建筑和纺织等主要终端行业需求增长的推动,环己烷市场有望稳步增长。环己烷是生产己二酸的关键原料,而己二酸是制造尼龙66、聚氨酯树脂和增塑剂的关键原料。建筑和汽车行业日益扩张,严重依赖尼龙基产品,这显著推动了对己二酸以及环己烷的需求。在汽车行业,由环己烷衍生物生产的尼龙6广泛应用于安全气囊、地毯和安全带等部件。随着全球汽车行业的复苏和产量增长,环己烷的消费量预计将相应增长。
此外,由于尼龙产品优异的强度、耐用性和耐磨性,其日益受到青睐,预计将进一步推动环己烷的需求。例如,雪佛龙菲利普斯化学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环己烷生产商。他们生产高纯度环己烷,主要用作生产尼龙的中间体。业内一个新兴趋势是越来越关注可持续和生物基替代品。环境问题和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正激励企业不断创新。
BioAmber 公司成功研发出一种生物基己二酸,可替代传统的己二酸。己二酸是环己烷的重要衍生物,用于生产尼龙 66 和聚氨酯。传统的己二酸生产严重依赖石油基环己烷,而该工艺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对于致力于减少碳足迹并满足监管要求的企业而言,向可再生、环保原材料的转变代表着一项战略重心转变。总体而言,环己烷市场预计将受益于传统工业增长和向更绿色、更可持续的化学生产方法迈进的双重推动力。

环己烷市场:增长动力与挑战
增长动力
-
尼龙制造需求的不断增长:环己烷是生产己二酸和己内酰胺的关键原料,而己二酸和己内酰胺是生产尼龙6和尼龙66的两个关键中间体。尼龙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尤其是在汽车、纺织和工业领域,极大地影响了全球环己烷的使用。尼龙凭借其优异的性能,包括高抗拉强度、耐久性、弹性和耐磨性,成为汽车零部件、工业机械零件和纺织产品等广泛应用的首选材料。
随着各行各业日益寻求轻质高强度的材料来提升性能并降低能耗,尼龙的地位也日益提升,尤其是在致力于提高燃油效率的汽车制造业中。尼龙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与环己烷利用率的激增直接相关。一个显著的例子是巴斯夫股份公司,这家全球领先的化工企业积极参与生产己内酰胺和名为Ultamid的尼龙材料。这些材料来源于环己烷、对二甲苯和苯等石化原料。巴斯夫高度重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以满足终端用户行业日益增长的需求,进一步支持环己烷市场。
- 新兴的生物基替代品和可持续发展倡议:全球日益关注环境可持续性,推动了对环己烷生产生物基替代品的大量投资。传统的环己烷生产方法依赖于石化工艺,会产生大量碳排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公司正在利用可再生资源开发生物基己二酸,这是尼龙生产的关键中间体。这些可持续的方法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影响,还能帮助公司遵守严格的环境法规,并满足消费者对环保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向绿色化工生产的转变与循环经济和碳中和等更广泛的行业趋势相契合。例如,Genomatica, Inc. 是一家专注于生物工程可持续化学品生产的生物技术公司。Genomatica 开发了基于生物的关键中间体生产工艺,为传统的石化衍生产品提供了一种可行且环保的替代方案。他们的创新凸显了生物基己二酸重塑环己烷和尼龙市场未来的潜力。
挑战
-
原材料价格波动:环己烷主要来源于苯,而苯又来源于原油。因此,原油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苯的生产成本,进而影响环己烷的生产。原油价格波动给成本结构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环己烷价格不稳定。这种不稳定性可能会挤压生产商的利润率,并扰乱供应链,因为企业可能难以维持稳定的定价。这种波动要求环己烷制造商快速适应环己烷市场的变化,以保持竞争力。
-
高能耗:环己烷的生产是一个能源密集型过程,需要大量的电力和热量来支持各种化学反应,包括苯的加氢。随着全球能源成本持续上涨,环己烷制造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既要控制运营成本,又要保持生产效率。高能耗不仅导致生产成本上升,还引发环境问题,因为传统能源可能产生更高的碳排放。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生产商必须投资节能技术,并采用可持续的做法来减少能源消耗。然而,这些举措通常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和长期规划,这会增加制造流程的复杂性。
环己烷市场:关键见解
报告属性 | 详细信息 |
---|---|
基准年 |
2024 |
预测年份 |
2025-2037 |
复合年增长率 |
5.4% |
基准年市场规模(2024年) |
2740亿美元 |
预测年度市场规模(2037 年) |
5428亿美元 |
区域范围 |
|
环己烷分割
应用(己二酸和己内酰胺)
预计在2037年的预测期内,己内酰胺领域将占据环己烷市场的最大份额,达到45.8%。己内酰胺是生产尼龙6的重要原料,而尼龙6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和地毯行业。它在生产高性能纤维和耐用材料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关键驱动力。全球对尼龙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在不断发展的汽车和服装行业,这将继续推高己内酰胺的消费量。
总部位于日本的宇部兴产株式会社等领先企业在己内酰胺生产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UBE战略性地投资于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可持续发展计划,以提高产品质量和运营效率。他们致力于创新和稳定的供应能力,使其在全球环己烷市场占据强势地位,支持不断增长的尼龙需求,并增强己内酰胺领域在环己烷价值链中的积极增长前景。
最终用途(汽车、油漆和涂料、纺织品和建筑)
预计纺织行业将在预测期内占据全球环己烷市场的主导地位,并占据相当大的份额。环己烷在纺织行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生产广泛应用于服装、地毯和工业纺织品的尼龙纤维方面。尼龙的弹性、耐用性和耐磨性使其成为国际纺织行业的首选。随着消费者对高性能耐用纺织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对环己烷衍生尼龙的依赖也日益增长。
例如,东丽株式会社是日本化工和纺织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在推动环己烷在纺织应用中的应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东丽致力于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生产出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者和工业需求的高品质尼龙纤维。他们在研发方面的战略投资巩固了其领导地位,使其能够有效地满足全球传统纺织市场和新兴高科技面料应用的需求。
我们对全球环己烷 市场的深入分析包括以下细分市场:
应用 |
|
最终用途 |
|

Vishnu Nair
Head - Global Business Development根据您的需求定制此报告 — 联系我们的顾问,获取个性化见解和选项。
环己烷行业 - 区域简介
亚太市场统计数据
预计到2037年,亚太地区环己烷市场将增长43.6%,其中印度和中国将引领这一增长趋势。中国作为全球领先的环己烷消费国和生产国,其快速的城市发展、尼龙和聚酯行业的工业需求、石化设施的投资以及汽车工业的扩张都对其地位产生了影响。印度也正逐步转向生物基环己烷生产,以顺应全球可持续发展趋势和消费者对环保产品的认知。
印度人口激增,中产阶级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尼龙基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从而推动了环己烷的消费。印度汽车和纺织行业的扩张进一步支持了这些行业的增长,为环己烷生产商创造了巨大的机遇。例如,像信实工业有限公司 (Reliance Industries Limited) 这样的公司具有战略优势,能够利用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支持该地区在环己烷行业继续占据主导地位。
欧洲市场分析
欧洲是全球第二大环己烷市场,在整个预测期内占据全球环己烷市场的很大份额。德国凭借其强大的工业基础、先进的化工制造基础设施以及对尼龙和己二酸生产的巨大需求,仍然是欧洲环己烷市场的主要贡献者。朗盛股份公司 (LANXESS AG) 等德国主要化工公司已与英国石油公司 (BP) 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采购可持续生产的环己烷,并获得国际可持续发展与碳认证 (ISCC) Plus 计划的认证。这种绿色环己烷在朗盛位于比利时安特卫普的制造工厂使用,作为生产聚酰胺6(一种广泛应用于消费品领域的高性能塑料)的前体。
同样,英国对环己烷的需求持续增长,尤其是在汽车、建筑和纺织行业。像全球化工巨头英力士集团这样的英国公司是关键参与者,为各种应用的环己烷生产和供应做出了贡献。英国化工行业受益于创新驱动的投资和稳定的原材料供应链。预计在工业创新、强劲的终端用户需求以及高性能材料的持续发展的推动下,德国和英国的环己烷消费量都将保持温和增长。

主导环己烷市场的公司
- 巴斯夫欧洲公司
- 公司概况
- 业务战略
- 主要产品
- 财务业绩
- 关键绩效指标
- 风险分析
- 近期发展
- 区域布局
- SWOT 分析
- 西班牙石油公司
- 雪佛龙菲利普斯化学公司
- 雪佛龙石油公司
- 信实工业有限公司
- 埃克森美孚公司
-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 PTT全球化学公共有限公司
- 默克公司
- 嘉吉公司
- 宝洁公司Gamble
- 出光兴产
- 三井化学
- 关东化学株式会社
- 岸田化学株式会社
主要参与者利用先进的氧化技术、集成生产系统和可持续的原材料采购来保持其在环己烷市场的领先地位。催化剂效率、能源优化和生物基原料应用方面的创新也有助于他们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并符合环境法规。
最新发展
- 2021年12月,Cepsa Qumica 凭借近期的科学进步和创新,推出了一系列采用可回收和可再生材料的可持续新产品。
- 2021年5月,雪佛龙菲利普斯化学公司 宣布,计划建造第二座大型设施,专门用于生产针对特殊应用的1-己烯,以增强其α-烯烃部门的实力。这座新工厂的产能为26.6万吨/年,预计将于2023年在德克萨斯州老海洋镇投入运营。预计该项目将在其最大产能下创造约600个建筑岗位和50个永久职位。
作者致谢: Rajrani Baghel
- Report ID: 7617
- Published Date: Jun 19, 2025
- Report Format: PDF, 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