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至 2037 年全球自動送貨機器人市場規模、預測與趨勢亮點
自動送貨機器人市場規模在2024年超過36.6億美元,預計到2037年將超過1845.8億美元,在預測期內(即2025年至2037年)的複合年增長率將超過35.2%。預計到2025年,自動送貨機器人的產業規模將達到60.1億美元。
市場的成長可以歸因於電子商務產業的蓬勃發展和「最後一哩路」配送需求的激增。例如,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組織 2021 年發布的數據,43 個發展中經濟體和已開發經濟體的各類企業實現了 25 兆美元的電子商務銷售額。各大零售商正與自動配送機器人供應商合作,將機器人引入城市地區,提升消費者體驗。
此外,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進步也促進了市場的成長。這些技術的融合增強了機器人的決策和導航能力,這使得機器人甚至可以大規模部署。例如,根據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的數據,人工智慧可以即時優化路線,並將配送時間縮短 20.5-26%。

自動送貨機器人產業:成長動力與挑戰
成長動力
- 勞動力短缺和工資上漲:據世界經濟論壇稱,到2030年,勞動力短缺可能給全球經濟造成8.6兆美元的損失。勞動力短缺迫使企業將自動化和機器人納入其服務,作為一種可持續且經濟高效的解決方案。此外,機器人可以部署到新的地點,避免招募延誤。 Nuro、Starship、Amazon Scout等自動駕駛配送機器人可以在城市地區、醫院和校園運營,減少對人工配送員的依賴。此外,機器人能夠全天候提供服務,無需病假或休息。
- 都市化與智慧城市計畫的推進:各國政府正在將自動送貨機器人納入智慧城市基礎設施的現代化建設中。杜拜和新加坡,這兩個被譽為全球最智慧的城市,已授權試行自動駕駛配送機器人。除此之外,在美國,包括佛羅裡達州和維吉尼亞州在內的近20個州已允許使用人行道機器人。這些自主機器人已成為智慧城市基礎設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市場參與者提供了豐厚的成長機會。
- 不斷加大採用永續環保解決方案的力度:主要市場參與者正在採用節能解決方案,以減少碳足跡並符合全球氣候目標。隨著智慧實踐(例如透過自主機器人送貨)的加入,企業正在提升其品牌價值,從而帶來收入成長。根據華盛頓州立大學的數據,到2024年8月,使用ADR可以減少16.3%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29%的交通擁堵。各種餐飲服務業者也紛紛採用自動配送機器人 (ADR),以便有效率地完成最後一哩路的配送。
車輪上的綠色科技:自動配送機器人如何推動永續發展
全球自動配送機器人市場正朝著永續發展目標邁進,許多公司選擇環保實踐來減少碳足跡。為了實現環境目標,企業在精簡物流、使用再生能源以及擁抱循環經濟方面進行策略性投資,這些對於提升品牌價值至關重要。 ADR 能夠透過優化路線和使用電力推進系統來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ADR 體積小巧,不僅能緩解交通壅塞問題,還能透過使用再生能源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許多公司正在採用由可回收材料製成的 ADR 模型,其噪音污染極低。
自動送貨機器人市場的永續發展舉措
公司 |
永續發展措施 |
目標與願景 (2030) |
對業務的影響 |
Ama |
到 2022 年,簽訂 15.6 吉瓦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合約 |
在 2040 年實現淨零碳排放 |
提升品牌價值;在企業再生能源採購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
京東 |
超過1.1億份綠色訂單;減少供應鏈排放約464噸。 |
拓展綠色生態系;完善碳包容機制;支持中國的綠色轉型。 |
透過永續發展計畫提升消費者參與度。 |
Starship Technologies |
自2018年以來,英國碳排放量減少超過320,100公斤 |
2030年,透過零排放送貨機器人實現二氧化碳大幅減排。 |
定位為可持續最後一哩配送解決方案的領導者。 |
DHL集團 |
部署了6,200輛電動自行車、13,510輛電動三輪車和23,100輛電動貨車 |
致力於實現零排放物流運作。 |
顯著減少碳足跡 |
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加速自動配送機器人的創新
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的融合正在透過提升營運效率來改變自動配送機器人市場。各種市場參與者正在採用這些技術來加快設計流程、降低成本並提升客戶體驗。這些技術被用於順暢避障和有效規劃路線。各種機器學習功能對車輛偵測和即時道路分析的需求日益增長。此外,電機與電子工程研究所在 2023 年表示,透過人工智慧融入強化學習可將碰撞率降低 42%。
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機器學習在自動配送機器人中的整合
公司 |
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 |
成果 |
Ama |
實施人工智慧驅動的倉庫自動化和視覺輔助包裹檢索系統,以增強包裹分揀和檢索流程。 |
配送時間和成本減少了 26%。 |
京東 |
利用人工智慧進行即時配送路線優化和預測分析,以管理庫存和需求預測。 |
實現了 32% 的物流成本降低。 |
Starship Technologies |
應用機器學習演算法,提升機器人導航與避障能力。 |
提升配送效率與顧客滿意度。 |
挑戰
- 嚴格的資料保護法規:自主配送機器人依賴即時資料收集,例如客戶和位置資訊。市場參與者還必須遵守歐盟的《一般資料保護規範》、《加州消費者隱私法案》(美國)和印度的《數位個人資料保護法案》。
- 缺乏全球標準化:這對製造商、物流供應商和監管機構來說是一個突出的挑戰。由於缺乏全球統一的標準,最後一哩配送機器人在部署和互通性方面面臨挑戰。不同地區在道路通行、限速和責任方面有不同的規定。
自動送貨機器人市場:關鍵見解
報告屬性 | 詳細資訊 |
---|---|
基準年 |
2024 |
預測年份 |
2025-2037 |
複合年增長率 |
35.2% |
基準年市場規模(2024年) |
36.6億美元 |
預測年度市場規模(2037 年) |
1845.8億美元 |
區域範圍 |
|
自主送貨機器人細分
終端用戶(電商及零售、醫療保健、飯店、物流及倉儲)
預計到 2037 年,電商領域將佔據自動送貨機器人市場的最高收益。預計到 2037 年,該領域將佔據 38.5% 的收入份額。電商領域的巨頭們正在優先考慮成本效益高的最後一哩配送。自動機器人透過降低營運成本和縮短配送時間,滿足了這項需求。例如,亞馬遜在其門市中使用了近 750,100 台機器人來實現營運現代化。此外,全球各國政府正在協助自動送貨機器人的整合,以降低環境影響並改善城市物流。此外,在新加坡,OTSAW 開發了由人工智慧驅動的 Camello 機器人,用於向居民配送食品雜貨。此外,美國零售聯合會 (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 報告稱,為滿足電商領域日益增長的當日送達需求,自動化領域的投資呈指數級增長。
類型(最後一哩配送機器人、郵政配送機器人、食品和飲料配送機器人)
由於疫情後非接觸式配送需求激增,最後一哩配送機器人預計將佔據自主配送機器人市場份額的 46%。這一增長也歸因於勞動力短缺的加劇以及對環保物流解決方案的需求。此外,Research Nester 估計,使用最後一哩配送機器人可以將整體最後一哩配送成本的勞動成本降低 61%。在美國,根據白宮倡議,美國將在 2023-24 年間為自主物流提供 5,100 萬美元的撥款。此外,世界經濟論壇表示,ADR車隊可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32%。這些因素正在刺激對最後一哩配送機器人的需求,並為市場參與者提供豐厚的成長機會。
我們對全球自動配送機器人市場的深入分析涵蓋以下細分:
類型 |
|
最終使用者 |
|
科技 |
|
酬載能力 |
|
元件 |
|

Vishnu Nair
全球業務發展主管根據您的需求自訂本報告 — 與我們的顧問聯繫,獲得個人化的洞察與選項。
自主配送機器人產業-區域概況
北美市場分析
北美自動送貨機器人市場預計將佔據最大收益份額,達到34.9%,2024年至2037年期間的複合年增長率為18.7%。市場成長可歸因於先進的ICT基礎設施和不斷擴張的城市化。此外,該地區的跨境貿易活動日益增多,ADR已被廣泛應用。美國和加拿大的電子商務發展勢頭強勁,領先的企業正在採用機器人進行便利的配送,以經濟高效的方式應對勞動力短缺的挑戰。
在美國,物流數位化的日益普及和有利的監管政策推動了市場成長。據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稱,一項擴展的高速互聯網計劃將於2023年啟動,覆蓋超過2050萬戶家庭。該計劃預計將促進數位平台的發展,使其成為自動送貨機器人服務的基礎。此外,美國正在全國加速5G部署,並利用智慧路由技術和即時導航技術。由於對新創企業的投資不斷增加以及消費者對高科技的採用,美國也佔據主導地位。
歐洲市場預測
預計歐洲市場將佔據全球自動送貨機器人市場31.9%的收入份額,其中英國、德國、義大利和北歐國家的貢獻尤為突出。隨著城市電子商務需求的不斷增長以及綠色物流要求的激增,歐洲市場正在經歷顯著增長。該地區正在廣泛採用監管標準化措施並擴大5G基礎設施。這促進了零售和郵政等各大重要產業對機器人部署的需求。 英國和德國正在大力投資,以實現各自國家的最後一英里自動化。 2024年,德國在ADR的支出達到39億美元,彰顯了政府的巨大努力。在物流數位化政策的大力推動下,德國市場也蓬勃發展。此外,英國政府撥出了至少4%的數位基礎設施預算,以協助許多企業輕鬆採用ADR。政府也採取了智慧出行補助金和試點計畫等優惠舉措,以推動ADR在該國的普及。

主導自動送貨機器人領域的公司
- 公司概況
- 商業策略
- 主要產品
- 財務表現
- 關鍵績效指標
- 風險分析
- 近期發展
- 區域業務
- SWOT 分析
隨著老牌巨頭、IT 巨頭和新進業者紛紛投資電氣化和氫能技術,自動送貨機器人市場的競爭格局正在迅速演變。市場主要參與者專注於開發新技術和新產品,以滿足嚴格的監管規範和消費者需求。這些主要參與者正在採取多種策略,例如併購、合資、合作以及推出新產品,以增強其產品基礎並鞏固其市場地位。
公司名稱 |
原產國 |
成立於。市佔率 (2037) |
Starship Technologies |
愛沙尼亞(歐洲) |
14.2% |
Nuro Inc. |
美國 |
12.7% |
京東物流 (JD.com) |
中國 |
11.5% |
亞馬遜機器人 (Amazon) |
美國 |
10.3% |
Kiwibot |
美國 |
6.8% |
松下公司 |
日本 |
xx% |
Neolix |
中國 |
xx% |
Ottonomy.IO |
印度 |
xx% |
BoxBot |
美國 |
xx% |
Cleveron |
愛沙尼亞(歐洲) |
xx% |
Yujin Robot |
韓國 |
xx% |
Robomart |
美國 |
xx% |
ZMP Inc. |
日本 |
xx% |
XY Sense |
澳洲 |
xx% |
Robopreneur Sdn Bhd |
馬來西亞 |
xx% |
以下是自動送貨機器人市場中每家公司所涵蓋的領域:
最新動態
- 2024年4月,Nuro與7-Eleven攜手,在德州和加州擴展了其R2機器人送貨服務。受非接觸式便利商店送貨需求成長的推動,該公司2024年第二季的送貨量飆升了41%。
- 2024年3月,Starship Technologies與Safeway合作,將其機器人送貨服務擴展到美國10個新城市。此次擴張使該公司的機器人車隊規模增加了31%,目前運作的機器人數量超過2,010台。
- Report ID: 3857
- Published Date: Jun 30, 2025
- Report Format: PDF, 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