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至 2037 年全球訊號產生器市場規模、預測與趨勢亮點
訊號產生器市場規模在2024年達到15億美元,預計到2037年底將達到32.3億美元,在預測期(即2025-2037年)內,複合年增長率為7.1%。預計2025年訊號產生器的產業規模將達到17.2億美元。
受供應鏈因素、價格指數以及對更先進技術開發的投資推動,訊號產生器市場正在經歷顯著的轉型。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2025年4月,電子測試儀器(包括訊號產生器)的生產者物價指數 (PPI) 變化幅度超過-0.4%。這意味著生產成本略有下降。這種略有下降可能表明,電子測試儀器的製造效率更高或投入成本更低。然而,電子設備的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總體上相對穩定。雖然生產成本略有下降,但最終用戶的成本似乎並無波動。
在貿易方面,美國發電機及其相關零件的進出口比率保持平衡。 2000年至2020年期間,年均出口額及進口額分別約為5,750萬美元及5,700萬美元。這顯示美國在全球訊號產生器市場中既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這些設備的供應鏈非常複雜,包括專用設備的進口和組裝後銷售的出口。

信號發生器產業:成長動力與挑戰
成長動力
- 5G 和新興先進通訊技術的擴展:5G 和新興 6G 技術的全球部署意味著對訊號產生器的需求大幅成長。電信和物聯網領域對低延遲和可靠網路的需求也很大。先進的信號發生器價格昂貴。例如,高端 VSG 的價格在 40,000 至 90,000 美元之間。因此,小型企業可能難以部署先進的測試設備。企業需要透過投資模組化、軟體定義的訊號產生器來促進 5G 和物聯網技術的測試,這些訊號產生器可以提供強大且經濟高效且可擴展的解決方案。
- 航空航太和國防領域的需求不斷增長:航空航太和國防服務部門需要訊號產生器來生產和測試雷達、衛星通訊和電子戰系統。美國國防部在年度未來狀況簡報會上表示,2025年將在電子測試研發領域投入超過40億美元。這將催生對高頻射頻訊號產生器的更大需求。此外,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 (NIST) 的網路安全框架已授權並允許對國防系統進行安全測試。這意味著工作場所的障礙迫使聯邦機構強制企業在其組件(即訊號產生器)中配備某些網路防禦功能。
重塑全球訊號產生器市場的技術趨勢
電信業是推動其5G部署中採用先進訊號產生器來測試和驗證高頻訊號的主要力量。製造商正在利用人工智慧訊號產生器進行預測性維護和品質控制。醫療保健產業正在使用人工智慧訊號產生器來改善診斷和監測。不同產業的採用模式各不相同。電信公司正在迅速整合訊號產生器,以建構 5G 基礎設施。製造商正專注於 AI 驅動的訊號產生器,以實現自動化和效率。醫療保健提供者正在利用 AI 增強訊號產生器進行高級診斷,並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護理。
關鍵科技趨勢及產業應用
趨勢 |
產業 |
統計/範例 |
人工智慧在醫療保健領域的應用 |
醫療保健 |
超過 82% 的醫療系統使用人工智慧進行診斷 |
便攜式訊號產生器 |
跨產業 |
是德科技發布全新便攜式射頻和微波模擬訊號產生器 |
5G 網路擴充 |
電信 |
預計到 2033 年,訊號產生器產業規模將超過 31 億美元 |
AI 整合 |
製造業 |
AI 增強型訊號產生器推動預測性維護 |
醫療保健中的 AI |
醫療保健 |
超過 82% 的醫療系統使用 AI 進行診斷 |
AI 與機器學習:市場創新的催化劑
人工智慧 (AI) 和機器學習 (ML) 正在透過縮短產品開發週期和提高營運效率來改變全球訊號產生器市場。例如,羅德與施瓦茨Schwarz 和 NVIDIA 成功交付了基於 AI/ML 的神經接收器,以提高 5G-Advanced 和 6G 技術的測試效率。安立公司與 DeepSig 合作,利用頻譜感知技術實現了深度學習,從而更輕鬆、更快速地整合新的無線電訊號模型。這些發展表明,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將如何透過顯著的效率提升改變整個訊號產生器產業。
訊號產生器市場中的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整合
公司 |
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的整合式機器學習 |
成果 |
羅德與施瓦茨Schwarz |
與 NVIDIA 合作開發 AI/ML 驅動的神經接收器 |
提升 5G-Advanced 與 6G 技術的測試效率 |
安立 |
與 DeepSig 合作,在頻譜感知領域進行深度學習 |
支援快速新增新的無線電訊號模型 |
Mini-Circuits |
採用是德科技 PXI VNA 進行製造 |
製造測試時間縮短 79% |
是德科技 |
為新產品導入 (NPI) 實作 PathWave 製造分析 (PMA) |
將推出週期從2個月縮短至3週;首次通過率 (FPY) 達到94% |
伊頓 |
利用生成式AI進行產品設計 |
新產品開發時間縮短高達85%;降低成本/縮短週期 |
在全球訊號產生器市場建立彈性供應鏈
受地緣政治活動、疫情和氣候變遷等全球性事件的衝擊,全球訊號產生器市場正在推進供應鏈彈性議程。產業主要參與者正在追求數位轉型、供應商多元化和永續發展,以此作為建立更具彈性的供應鏈的途徑。供應鏈來源多元化是另一個優先事項。例如,羅德與施瓦茨公司已在多個地區實現供應商多元化,以此作為提升供應鏈彈性的策略替代方案。供應鏈多元化還可以減少許多地區地緣政治緊張局勢造成的潛在供應短缺。以永續發展為重點的活動是全球訊號產生器市場公司關注的另一個領域。
像安立這樣的公司正在將本地供應商納入其供應鏈流程,以縮短週轉時間、降低物流成本並減少碳足跡。總的來說,這些覆蓋全球訊號產生器市場的策略目標旨在進一步完善訊號產生器製造商的供應鏈設計,確保為全球用戶提供持續的供應、可靠性和營運連續性。
訊號產生器市場供應鏈彈性策略
公司 |
已實施的策略 |
可衡量成果 |
安立公司 |
在供應鏈中吸收本地供應商,推動永續發展 |
2024 年物流成本降低 9%,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 11%。 |
是德科技 |
利用人工智慧和預測分析,協助更好地控制和洞察供應鏈。 |
2023 年交付週期縮短超過 12%。 |
羅德與施瓦茨Schwarz |
在全球多個地區建立穩定的供應商基礎,以因應地緣政治逆風和供應中斷。 |
2024年,因地緣政治因素導致的供應中斷減少19%。 |
挑戰
- 嚴格的資料保護法規: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範》(GDPR)和印度《個人資料保護法案》(PDPB)等資料保護法規對訊號產生器的要求制定了嚴格的規定。合規性要求增加了開發成本,並增加了相同產品的更新頻率。這也推遲了產品發布,並限制了小型供應商的市場准入。 2023 年,是德科技與歐洲電信監管機構合作,發布了符合 GDPR 標準的 N5182B 訊號產生器。這種強化數據處理的努力使是德科技的市場滲透率提高了約 11%。
- 新興地區的基礎設施準備不足:全球新興地區(例如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資訊通訊技術基礎設施薄弱,阻礙了訊號產生器的普及。世界貿易組織報告稱,超過 35% 的非洲國家無法接觸足夠的寬頻。這限制了 5G 和物聯網的測試。因此,缺乏足夠的測試為市場准入設置了障礙。 2024 年,羅德與施瓦茨在奈及利亞試點了便攜式訊號產生器,並利用該試點與當地政府合作,改善 5G 測試基礎設施。這使得該公司在西非的市佔率提高了 8% 以上。
訊號產生器市場:關鍵見解
報告屬性 | 詳細資訊 |
---|---|
基準年 |
2024 |
預測年份 |
2025-2037 |
複合年增長率 |
7.1% |
基準年市場規模(2024年) |
15億美元 |
預測年度市場規模(2037 年) |
32.3億美元 |
區域範圍 |
|
訊號產生器分段
產品類型(射頻訊號產生器、微波訊號產生器、任意波形產生器)
預計到 2037 年底,訊號產生器市場中的射頻訊號產生器部分將佔據 35% 的收入份額。這一成長主要得益於電信業的擴張。這些發生器對於測試大量無線通訊頻道、安裝訊號塔以及更新各種無線技術至關重要。全球即將安裝的信號塔數量之巨反映了確保無線通訊系統保持最佳效能所需的射頻訊號產生器數量。
應用(設計、測試、製造、認證、故障排除、維修)
頻段設計部分預計在訊號產生器市場中佔據主要收入份額。訊號產生器對於電子設備的設計至關重要。它們使工程師能夠在不同的輸入條件下模擬和測試電路。電子系統日益複雜,以及在設計階段精確產生訊號的需求,使得訊號產生器成為應用領域的前沿。
我們對全球訊號產生器市場的深入分析涵蓋以下細分:
產品類型 |
|
應用 |
|
終端用戶產業 |
|

Vishnu Nair
全球業務發展主管根據您的需求自訂本報告 — 與我們的顧問聯繫,獲得個人化的洞察與選項。
信號發生器產業 - 區域概要
北美市場預測
預計2037年底,北美訊號產生器市場將佔據41%的領先份額。這一成長主要得益於航空航太、國防和電信業的支持。其他相關趨勢包括人工智慧等功能,這些功能會影響訊號產生器的設計。軟體定義訊號產生器還可以透過幫助支援預期的5G/IoT容量而發揮優勢,這對於未來的無線電波發展仍然至關重要。隨後,美國國家電信和資訊管理局(NTIA)於2023年制定了超過9億美元的資助計劃,用於補貼5G運營「中間一英里」(即「第一英里」)的寬頻基礎設施。這增加了對訊號產生器的需求。
此外,美國訊號產生器市場受到許多新興技術子產業的推動,包括汽車、電信和國防。在電信市場,包括5G測試在內的新趨勢正在推動變革。新興的人工智慧訊號產生器速度更快,根據 NIST 的預測,其誤差可降低高達 19%。這也為電信市場帶來了正面的轉變。在國防工業領域,美國到 2025 年的國防開支將超過 550 億美元,並且重點關注雷達/信號情報 (SIGINT) 應用,這將推動信號產生器的需求。此外,汽車產業也進一步刺激了測試過程中使用的訊號產生器的需求。
亞太市場預測
在整個預測期內,亞太地區預計將佔據 27.9% 的收入份額。這一成長可歸因於 5G 部署、物聯網擴展和國防投資的增加。中國 2023 年超過 2,200 億美元的國防預算和印度 740 億美元的投資將推動雷達和 5G 測試的發展。韓國智慧型手機普及率在2023年接近94%,為物聯網測試提供了機會。日本經濟產業省(METI)也正支持6G研發,預計2024年將投入近5億美元。根據NASSCOM的數據,2023年訊號產生器用戶數將突破100萬人。
就成長而言,中國將憑藉其龐大的5G基礎設施和國防開支,引領亞太地區的信號發生器市場。工信部將在2024年投資超過1.2億美元用於資訊通信技術(ICT),以支援5G和物聯網測試。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報告稱,人工智慧驅動的測試可將效率提高約14%。在數位中國高峰會等政府措施的推動下,數位基礎建設佔GDP的比重超過40%。透過「中國+1」計畫實現的供應鏈多元化將進一步促進本土製造業的發展。預計 2023 年 5G 連線總數將達到 4.4 億(GSMA),這將大幅增加對高頻訊號產生器的需求。

主導訊號產生器市場的公司
- 公司概況
- 商業策略
- 主要產品
- 財務表現
- 關鍵績效指標
- 風險分析
- 近期發展
- 區域影響力
- SWOT分析
訊號發生器市場競爭激烈。市場上最大的參與者是德科技和羅德與施瓦茨,合計市佔率超過 39%。他們將人工智慧整合解決方案和軟體定義訊號產生器解決方案作為其定位策略的一部分。其他策略性措施包括收購、與電信監管機構建立合作關係以及市場開發和研發投資。三光科技和普源精電等亞洲企業受惠於低成本製造。而歐美製造商則更重視高精度創新。
公司名稱 |
原產地 |
市佔率(2024年,%) |
是德科技公司 |
美國 |
22 |
羅德與施瓦茲有限公司 |
德國(歐洲) |
17.0 |
安立公司 |
日本 |
12.1 |
美國國家儀器公司 |
美國 |
9.0 |
泰克公司 |
美國 |
8.2 |
泰萊達因技術公司 |
美國 |
xx |
B&K 精密公司 |
美國 |
xx |
橫河電機株式會社 |
日本 |
xx |
愛德萬測試公司 |
日本 |
xx |
三光科技有限公司 |
馬來西亞 |
xx |
Chroma ATE公司 |
台灣(亞太地區) |
xx |
GW Instek(固德威爾儀器有限公司) |
台灣(亞太地區) |
xx |
普源精電科技有限公司 |
中國(亞太地區) |
xx |
鼎陽科技 |
中國(亞太地區) |
xx |
Viavi解決方案公司 |
美國 |
xx |
以下是訊號產生器市場競爭格局中涉及的幾個重點領域:
最新動態
- 2024 年 3 月,是德科技 (Keysight Technologies) 宣布推出增強型 E8267D PSG 微波訊號產生器,以支援對 5G 和衛星通訊至關重要的高頻應用。此發生器具有先進的相位雜訊性能和 5G NR 測試功能。
- 2024 年 6 月,致力於建立更安全、更互聯世界的全球科技集團羅德與施瓦茨 (Rohde & Schwarz) 推出了頻譜純度更高的 SMB100B,適用於物聯網和汽車測試。
- Report ID: 790
- Published Date: Jun 30, 2025
- Report Format: PDF, PPT
是否有特定的數據需求或預算限制?
歡迎聯繫我們索取客製化報價,或了解我們的特別優惠方案
適用於新創公司與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