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即時支付市場趨勢,預測報告 2025-2037
即時支付市場2024 年規模超過 285 億美元,預計到 2037 年底將超過 1.3 兆美元,預測期間(即 2025 年至 2037 年)的複合年增長率將超過 34.9%。 2025年,即時支付產業規模估計為378億美元。
即時支付市場正在快速成長。靈活的供應鏈和持續的技術投資支撐了這一成長。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包括支付處理軟體在內的軟體出版業的生產者物價指數 (PPI)(數據取自 2024 年 4 月至 2025 年 4 月)上漲了 2% 以上,顯示生產成本具有可持續性。另一方面,包括數位支付平台在內的通訊服務行業的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在截至 2025 年 4 月的 12 個月內上漲了約 2%,這表明消費者物價也在溫和上漲。
支付硬體領域也存在大量科技產品的進出口,包括半導體。例如,根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數據,2023年美國進口了價值超過1,400億美元的電子積體電路。在即時支付(RTP)硬體組裝線上,許多原材料直接從世界各地採購,用於生產成品。所有這些因素都表明,強大的供應鏈和貿易要素將支撐即時支付市場的成長。
值得關注的投資和複雜的國際貿易網絡促進了即時支付(RTP)領域的技術發展。聯準會於2023年推出了FedNow服務,到2025年第一季度,該服務處理的交易額已超過350億美元。可以觀察到,在利用人工智慧和區塊鏈提高交易效率和檢測詐欺方面,投資正在增加。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報告稱,2024年聯邦政府為金融科技活動撥款約11億美元。資料處理服務(RTP平台的關鍵組成部分)的PPI(生產價格指數)從2023年11月到2024年11月上漲了約3.7%。這是由於企業提高價格以彌補更高的生產成本。在同一測量期間內,包括支付處理在內的金融服務的CPI上漲超過2%。價格上漲與多數消費者事件頻率成本模式一致。
生產RTP基礎設施的裝配線依賴進口零件和元件。根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數據,科技產品出口物價指數呈現穩定狀態,在2025年3月維持不變,使得可預測的貿易成本高於生產價格。地緣政治問題導致供應鏈的韌性影響了原材料的取得和投入成本。然而,持續的新產品(和新技術)開發以及貿易的相對穩定將使市場繼續成長。這將進一步使金融服務機構能夠滿足日益增長的即時支付解決方案的需求。

即時支付領域:成長動力與挑戰
成長動力
-
消費者對即時交易的需求日益增長:消費者對無縫即時支付的認知推動了各種金融交易對即時滿足的需求。世界銀行2023年全球金融包容性指數資料庫顯示,2023年全球超過74%的成年人使用數位支付。這種需求在電子商務和零售領域尤為突出,預計到2025年,個人對企業 (P2B) 交易將佔據約52%的市場份額。例如,由於消費者的即時支付需求,印度的UPI在2023年處理了超過450億筆交易。對即時點對點 (P2P) 和 P2B 支付服務的需求。
-
電子商務和數位經濟的快速擴張:全球電子商務市場正在推動對即時支付 (RTP) 的需求。隨著數位購物的流行,B2B 交易將主導即時支付 (RTP) 領域。 Stripe 等即時支付 (RTP) 解決方案已幫助商家將結帳轉換率提高了 15% 以上。基於雲端的可擴展基礎設施可以幫助電子商務公司擴展其支付網關。此外,支付寶也憑藉日益增長的數位經濟,推動即時支付 (RTP) 在亞太地區的電子商務領域蓬勃發展。
-
日益增長的網路安全問題:包括支付相關的網路犯罪在內的網路安全威脅需要強大的即時支付 (RTP) 安全性。歐盟網路安全局 (ENISA) 指出,2023 年支付系統攻擊增加了 120% 以上。這導致對加密和多因素身份驗證的需求增加。 PayPal 投資了加密方法,使 2023 年的詐騙事件減少了約 24%。企業正在與網路安全公司合作以降低成本。在歐洲,GDPR 合規性使法國的網路事件發生率比歐洲其他地區降低了 35% 以上。
塑造即時支付的技術趨勢
包括用於詐欺檢測的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用於安全交易的區塊鏈技術、基於雲端的平台、生物識別身份驗證和開放銀行 API 在內的技術趨勢正在改變即時支付 (RTP) 生態系統。區塊鏈技術可以提高透明度,尤其有利於電信業的跨境支付。約58%的即時支付服務供應商正在利用雲端平台這一趨勢,因為它提供了可擴展性。生物辨識身分驗證是一項實用的趨勢,超過55%的銀行正在探索這一趨勢。金融業不僅在詐欺偵測和預防技術方面處於領先地位,而且在投資和利息方面也處於領先地位。電信業專注於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連接,而製造業則專注於利用雲端技術來改善整體供應鏈。所有這些趨勢都對提高營運效率和增強消費者信任起到了積極作用。
趨勢 |
產業 |
統計/範例 |
區塊鏈 |
電信 |
2024年,29%的電信公司將採用區塊鏈技術進行跨境支付。 |
人工智慧驅動的詐欺偵測 |
金融 |
2024年,超過52%的銀行使用了人工智慧,詐欺率降低了約74%。 |
生物辨識驗證 |
金融 |
59% 的銀行將在 2024 年實施生物辨識技術,將詐欺率降低 20% 以上。 |
開放銀行 API |
電信 |
2023 年,開放銀行交易量超過 8 億。 |
雲端平台 |
製造業 |
58% 的 RTP 供應商在2025年,效率將提升15%以上。 |
5G應用的持續成長及其對即時支付的影響
5G的快速引入將改變即時支付(RTP)的商業模式。憑藉低延遲和高頻寬,5G實現了即時交易流程,並加速了金融服務。由於5G支援的數位錢包的普及,亞太地區行動支付等消費應用的普及推動了即時支付成長約24%。在工業物聯網領域,5G可以使製造、物流和供應鏈管理等領域的應用受益。 5G 在各行各業所需營運流程中高效應用的案例,為各行各業釋放生產力和創新潛力提供了契機。
產業 |
5G 的影響 |
統計/範例 |
製造業物聯網 |
即時自動化 |
2023年生產力提升超過25%。 |
物流物聯網 |
改進追蹤 |
2024年延遲減少約19%。 |
供應鏈物聯網 |
優化庫存 |
2023年,超過40%的專業人士接受了5G。 |
RTP商業模式 |
增強詐欺防制 |
超過50%的銀行在2023年,詐欺率將降低約39%。 |
消費者應用 |
更快的行動支付 |
2023年亞太地區的RTP(即時支付)成長率將超過20%。 |
挑戰
-
嚴格的資料保護準則:資料保護法,例如歐盟的《一般資料保護規範》(GDPR) 和印度的《資料保護規範》(DPDP Act) 都包含合規義務。這些義務通常會延遲產品發布和/或增加整體成本。例如,2022 年,Paytm 因《資料保護條例》(DPDP Act) 的合規義務,將其在印度的即時支付平台 (RTP) 擴張推遲了 4 個多月。其合規成本超過 800 萬美元。
-
網路安全成本高昂:網路安全對於確保即時支付平台 (RTP) 的安全至關重要,但投資成本高昂。由於資金不足,中小企業難以負擔。例如,2023 年僅約有 1700 家中小企業為網路安全編制了預算,約 49% 的美國中小企業被認定為預算受限。
即時支付市場:關鍵見解
報告屬性 | 詳細資訊 |
---|---|
基準年 |
2024 |
預測年份 |
2025-2037 |
複合年增長率 |
34.9% |
基準年市場規模(2024年) |
285億美元 |
預測年度市場規模(2037 年) |
1.30兆美元 |
區域範圍 |
|
即時支付細分
付款類型(個人對個人 (P2P)、個人對企業 (P2B)、企業對個人 (B2P)、企業對企業 (B2B)、其他 (P2G、G2B、G2P))
預計到 2037 年底,即時支付市場中的個人對企業 (P2B) 部分將佔據最大的收入份額。這一成長主要得益於電子商務的擴張和零售電子商務銷售額的蓬勃發展。聯準會表示,2023 年 P2B 交易約占美國所有數位交易的 59%。印度的 UPI 等政府措施也支持無現金經濟的發展。提升用戶和商家的便利性,有助於改善推動P2B交易的因素。
部署模式(雲端、本地)
即時支付市場中的雲端部分很可能在可擴展性和成本效益的帶動下佔據市場的主要收入份額。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 (NIST) 發現,在金融服務領域,雲端採用率在 2020 年至 2023 年間成長了 25% 以上。因此,這支援了即時支付 (RTP) 的即時處理需求。國際電信聯盟 (ITU) 也強調,2024 年全球雲端運算支出將超過 1 兆美元。根據 NIST 的數據,雲端解決方案的靈活性能夠增強對中小企業 (SME) 的支持,這對於可擴展的即時支付 (RTP) 至關重要。
我們對全球即時支付市場的深入分析涵蓋以下細分領域:
付款類型 |
|
部署模式 |
|
元件 |
|
企業規模 |
|
終端產業 |
|

Vishnu Nair
全球業務發展主管根據您的需求自訂本報告 — 與我們的顧問聯繫,獲得個人化的洞察與選項。
即時支付格局 - 區域概要
北美市場預測
預計2037年,北美即時支付市場的營收份額將達到34.6%。強大的數位基礎設施和政府支持是這一成長的動力。即時支付市場也受惠於5G的擴張。此外,消費者對即時支付和「先買後付」的需求也將支持市場成長,尤其是在電子商務領域。在加拿大,ISED已投資緩解該國的數位不平等現象,為此提供服務補貼,並幫助該國在2023年新增約150萬戶寬頻家庭。此外,銀行採用人工智慧進行詐欺偵測以及政府在ICT方面的支出對市場擴張也至關重要。
得益於5G的普及和電子商務的使用量的成長,美國即時支付市場前景廣闊。 NTIA 的 BEAD 計劃已將最後 200 萬戶家庭連接到寬頻互聯網,這意味著更多人可以享受即時支付 (RTP) 服務。雲端運算發展勢頭強勁,超過一半的小型企業在 2025 年採用了雲端運算。跨國支付以及 NIST 的監管支持,幫助小型企業遵守即時支付 (RTP)。
亞太市場預測
預計到 2037 年,亞太地區的即時支付市場將佔全球總收入的 33.3%。智慧型手機普及率的提高、政府支持的服務和 5G 的推出推動了這一成長。令人鼓舞的是,一些政府正在為該行業的成長和應用提供一定程度的監管支持。此外,印度的即時支付市場是成長最快的,這得益於統一支付介面 (UPI) 的接受度不斷提高,以及對人工智慧偵測詐騙的日益依賴。

主導即時支付領域的公司
即時支付市場面臨來自技術和區域監管創新的激烈競爭。美國擁有像Visa和Mastercard這樣的大型企業,它們都擁有全球網路。中國的支付寶憑藉其行動錢包佔據了市場一席之地。所有利害關係人都在積極制定各自的策略舉措。他們都對 5G 和區塊鏈抱有濃厚興趣,這為他們在速度和安全性方面提供了新的選擇。
全球即時支付市場前 15 家製造商
公司名稱 |
原產國 |
市佔率 (2025) |
Visa Inc. |
美國 |
15% |
Mastercard Inc. |
美國 |
14% |
PayPal Holdings, Inc. |
美國 |
10.2% |
Fiserv, Inc. |
美國 |
8.1% |
ACI Worldwide |
美國 |
6% |
支付寶(螞蟻集團) |
中國 |
xx% |
銀聯國際 |
中國 |
xx% |
NPCI(印度國家支付公司) |
印度 |
xx% |
Paytm (One97通訊) |
印度 |
xx% |
NEC株式會社 |
日本 |
xx% |
Samsung Pay(三星電子) |
韓國 |
xx% |
LINE Pay(LINE Corporation) |
日本 |
xx% |
Adyen N.V. |
荷蘭 |
xx% |
Worldpay (FIS) |
英國 |
xx% |
BPAY 集團 |
澳洲 |
xx% |
最新動態
-
2025年5月,B2B商務金融基礎設施平台Balance宣布推出一款全新的即時付款工具,為零售商提供即時付款確認,並簡化客戶體驗。
-
2025年3月,Visa推出智慧商務,使人工智慧代理商能夠在Visa網路上處理付款。
- Report ID: 5157
- Published Date: Jun 30, 2025
- Report Format: PDF, PPT
是否有特定的數據需求或預算限制?
歡迎聯繫我們索取客製化報價,或了解我們的特別優惠方案
適用於新創公司與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