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至 2037 年全球市場規模、預測與趨勢亮點
石化市場規模在 2024 年價值 6206 億美元,預計到 2037 年底將達到約 1.143 兆美元,在預測期(即 2025 年至 2037 年)內以 5.2% 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 2025 年,石化產業規模估計為 6,513 億美元。
受包裝、農業、汽車和消費品製造等關鍵產業對石化衍生物需求成長的推動,石化市場目前正在經歷大幅成長。 2023年,美國石化原料的日消耗量超過280萬桶,反映出下游生產力度的加大。在有利的政策激勵措施的推動下,北美和中東地區大幅轉向使用天然氣原料,這提高了成本效率和供應鏈安全性。對蒸汽裂解裝置和衍生物生產裝置的大量投資正在推動基礎設施的現代化,以滿足全球對乙烯和丙烯等必需化學品日益增長的需求。此外,亞太地區的貿易協定和零關稅框架使美國石化產品出口自2021年以來同比增長了9%,使製造商能夠拓展全球分銷渠道,並抵消原油價格波動的影響。
採購原料,尤其是石腦油、天然氣液 (NGL) 和煉油副產品,對生產經濟性至關重要。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導致成本推動型通膨,2024年工業化學品生產者物價指數上漲4.3%,塑膠和合成樹脂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3.8%。自2020年以來,資本支出已超過500億美元,尤其是在德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凸顯了產能的大幅擴張。 2023年,美國石化產品貿易額達2,880億美元,貿易逆差正在縮小。此外,每年超過 11 億美元的聯邦研發投資——加上稅收優惠——正在促進創新並增強國內製造業的彈性。

石化產業:成長動力與挑戰
成長動力
- 先進催化技術的創新:根據美國能源部報告,尖端催化裂解技術的實施已使生產效率提高了25%。這些進步不僅降低了能源消耗,還在提高整體生產水準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溫室氣體排放。因此,這些技術已成為注重成本效益和永續發展合規性的企業的關鍵差異化因素。
- 終端應用領域的擴張:包裝、電子和汽車產業對塑膠樹脂和合成橡膠的需求不斷增長,顯著提高了石化產品的消費量。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報道,2023年塑膠相關出口年增8.3%,凸顯了全球製造業和消費品領域對聚合物基材料的需求。
1. 石化貿易動態
2019年至2024年,由於供應鏈的演變、數位技術的進步以及區域需求的激增,全球石化貿易發生了重大變化。以中國和印度為首的亞太地區成為最大的進口地區,而美國、歐盟和日本則繼續發揮重要的出口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受電子產業發展的推動,日本對中國的出口量在2022年達到高峰。 2022年,貿易額急遽上升,達到3.6兆美元。該行業的前景將取決於區域一體化、綠色貿易協定的建立以及對單一路線供應鏈的依賴的減少。這些表格匯總了 2019 年至 2024 年石化產品進出口統計數據,並重點介紹了 2021 年的主要貿易路線和貿易量。此外,表格還分析了 2018 年至 2023 年期間的重要貿易模式,並評估了全球事件對市場動態的影響。
進出口統計(石化產品,2019-2024 年)
年份 |
國家 |
出口金額(十億美元) |
主要目的地 |
備註 |
2019 |
美國 |
129 |
歐盟、中國 |
塑膠和中間體 |
2020 |
歐盟 |
120 |
北美、亞洲 |
受新冠疫情影響,下降9% |
2021 |
中國 |
956 |
東南亞、印度 |
工業需求復甦 |
2022 |
日本 |
103 |
中國 |
電子、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 |
2023 |
韓國 |
89 |
歐盟、美國 |
特種石化產品成長 |
2024 |
美國(預計) |
136 |
拉丁美洲、亞洲 |
液化天然氣原料優勢 |
主要貿易路線與貿易量(2021 年)
交易路線 |
全球石化貿易份額 (%) |
交易金額(兆美元) |
亞太地區 |
33% |
12億美元 |
歐洲 → 北美 |
19% |
6400億美元 |
日本 →亞洲其他地區 |
13% |
4500億美元 |
重要貿易模式(2018-2023)
交易流量 |
複合年增長率 (%) |
2023 年價值(十億美元) |
評論 |
美國特用化學品出口至歐洲 |
6.3% |
37 |
美歐貿易協定下的政策寬鬆 |
中國從韓國進口的芳烴 |
5.6% |
29 |
塑膠和製藥業的需求 |
德國基礎化學品出口東南亞 |
4.9% |
23 |
越南工業基礎不斷增強 &馬來西亞 |
全球事件的影響
事件 |
影響指標 |
備註 |
COVID-19 (2020) |
全球貿易量下降10% |
封鎖、港口壅塞 |
中國能源限制 |
丙烯價格上漲+12% (2021) |
產業群聚產量上限 |
俄烏戰爭 |
氨出口價格上漲+40% (2022) |
歐盟市場天然氣短缺 |
2. 生產能力
2018 年至 2023 年,石化市場產能持續成長,主要由亞太地區引領,該地區佔全球總產量的近 45%。該市場的主要參與者包括中石化(中國)、埃克森美孚(美國)和沙烏地阿拉伯基礎工業公司(沙烏地阿拉伯),其主要生產能力位於山東(中國)、德州(美國)和朱拜勒(沙烏地阿拉伯)。主要採用的製程包括蒸汽裂解和催化重整。受國內需求成長和出口潛力的推動,尤其是在印度和中東地區,產能提升的舉措尤為突出。煉油業務的整合和獲得具有成本效益的原料繼續影響著全球競爭力。下表詳細列出了各公司、地點和製程的生產能力,以及包裝用聚乙烯的需求分析。他們還提供了 2019 年至 2023 年按港口劃分的進出口貿易數據,並重點介紹了十大特種化學品買家。 2023年亞太地區產能。
依公司、地點、製程劃分的生產能力
公司 |
地區 |
2023年產能(百萬噸/年) |
流程類型 |
關鍵地點 |
中國石化 |
亞太地區 |
25.7 |
石腦油裂解 |
中國山東 |
埃克森美孚 |
北美 |
22.4 |
乙烷裂解 |
德州貝敦 |
沙烏地阿拉伯基礎工業公司 |
中東 |
20.8 |
混合進料裂解裝置 |
沙烏地阿拉伯朱拜勒 |
LG化學 |
亞太地區 |
14.6 |
石腦油裂解 |
韓國麗水 |
英力士 |
歐洲 |
13.9 |
乙烷/石腦油混合 |
英國格蘭傑茅斯 |
以最終用途劃分的需求分析(包裝內的聚乙烯)
年份 |
需求成長率 (%) |
聚乙烯產量 (MMT) |
電商包裝份額 (%) |
2018 |
- |
83 |
12 |
2019 |
4.3 |
85.6 |
14 |
2020 |
5.2 |
89.9 |
17 |
2021 |
5.8 |
95.1 |
20 |
2022 |
6.1 |
100.7 |
22 |
2023 |
5.9 |
106.6 |
24 |
進出口貿易資料(港口分類,2019-2023)
港 |
國家 |
主要交易流量 |
2023 年吞吐量 (百萬噸) |
備註 |
寧波-舟山 |
中國 |
出口– 塑膠 |
18.6 |
對東協的聚烯烴出貨量激增 |
休士頓 |
美國 |
出口 – Base Chems |
15.4 |
乙烯及其衍生物的主要出口地 |
鹿特丹 |
荷蘭 |
進口 –烯烴 |
12.8 |
來自中東和美國 |
傑貝阿里 |
阿聯酋 |
出口 –化肥 |
9.5 |
出口到亞洲的氨和尿素 |
釜山 |
韓國 |
進口 –中間體 |
8.7 |
電子產業原料 |
十大買家 –亞太地區特殊化學品 (2023)
買家名稱 |
國家 |
採購金額(十億美元) |
市場焦點 |
信實工業 |
印度 |
4.9 |
芳香烴、溶劑 |
台塑 |
台灣 |
4.6 |
乙烯基,聚乙烯 |
三菱化學 |
日本 |
4 |
特殊樹脂 |
LG化學 |
S.韓國 |
3.7 |
界面活性劑、添加劑 |
PTT Global Chemical |
泰國 |
3.2 |
PET,PTA |
Petronas Chemicals |
馬來西亞 |
2.9 |
酸,甲醇 |
住友化學 |
日本 |
2.7 |
功能材料 |
SK Geo Centric |
S.韓國
|
2.6 |
彈性體、催化劑 |
中石化上海 |
中國 |
2.4 |
工程塑膠 |
東曹株式會社 |
日本 |
2.2 |
電解質、聚合物 |
3. 日本石化運輸動態(2018-2023)
過去五年,日本石化產業展現出卓越的韌性和專業化水平,這得益於高價值石化產品、聚合物和特種化學品的運輸。 2022年,石化產品佔化學品總運輸量的50%,達到13兆日圓,顯示全球需求強勁,尤其是在電子和汽車產業。對先進材料的投資不斷增加及其與半導體供應鏈的整合進一步提升了出口績效。日本企業正日益滿足注重可靠性、合規性和創新性的國際B2B客戶的需求。
特種化學品的擴張主要受醫療保健和行動旅行領域的先進應用所驅動。同時,國內需求保持穩定,物流創新提高了港口效率。該行業透過有針對性的研發和策略資本投資,為持續保持競爭力做好了準備。下表深入分析了2018年至2023年各製造業石化產品出貨量的組成與價值。此外,該表還重點介紹了研發和資本投資的趨勢,反映了該行業對創新和產能擴張的重視。
石化產品出貨量構成
類 |
2022年市佔率(%) |
價值(兆日圓) |
複合年增長率 (2018-2023, %) |
石化產品 |
46 |
12.1 |
4.7 |
聚合物 |
29 |
7.6 |
4 |
特殊化學品 |
20 |
5.2 |
6.3 |
醫藥 |
9 |
2.2 |
4.4 |
製造業石化產品出貨量(2018-2023)
部門 |
2023年出貨量(兆日圓) |
年增長率(%) |
全球基準(%) |
汽車 |
4.4 |
8.1 |
6.6 |
電子產品 |
5.8 |
6.4 |
5.3 |
製藥 |
3.7 |
4.8 |
5.2 |
包裝 |
3 |
5.1 |
4.9 |
石化產業的研發與資本投資趨勢
公司 |
研發支出(十億日圓,2022年) |
重點領域 |
全球趨勢調整 |
三菱化學 |
160 |
生物塑料 |
永續性、循環性 |
旭化成 |
99 |
電子材料 |
半導體創新 |
住友化學 |
106 |
電池組件 |
能源轉型支持 |
東麗工業 |
94 |
碳纖維 |
輕量級移動性 |
頂級化工公司-財務績效(2023年)
公司 |
銷售額(兆日圓) |
利潤(兆日圓) |
年成長(%) |
利潤 (%) |
信越化學 |
3.9 |
1.3 |
十三 |
31.7 |
三菱化學 |
3.5 |
0.96 |
11 |
二十八 |
住友化學 |
3 |
0.82 |
10 |
28.1 |
旭化成 |
2.8 |
0.79 |
12 |
二十九 |
大賽璐株式會社 |
0.7 |
0.12 |
7 |
18.4 |
挑戰
- 複雜且不斷發展的監管框架:不同地區的監管框架差異巨大,這增加了合規難度,並延長了產品審批時間。例如,中國2022年實施的安全標準導致石化產品上市延後了六個月,進而造成收入損失並削弱了競爭力。根據世界貿易組織(2023年)的數據,這些監管差異可能會使貿易成本增加高達16%。
- 關稅和貿易政策造成的市場准入壁壘:進口關稅和非關稅壁壘(例如許可要求和海關扣押)阻礙了石化產品的貿易。 2023年,中美緊張關係導致雙方互加關稅,導致石化產品進口價格上漲11%,並限制了市場進入。世貿組織《貿易政策審議報告》(2023年)強調了這些行動對全球石化供應鏈的干擾程度。
石化市場:關鍵見解
報告屬性 | 詳細資訊 |
---|---|
基準年 |
2024 |
預測年份 |
2025-2037 |
複合年增長率 |
5.2% |
基準年市場規模(2024年) |
6206億美元 |
預測年度市場規模(2037 年) |
1.143兆美元 |
區域範圍 |
|
石化細分
產品類型(烯烴(乙烯、丙烯)、芳烴(苯、甲苯、二甲苯)和合成橡膠)
預計烯烴將佔據全球石化市場42%的份額,其中乙烯和丙烯是石化產品中最重要的貢獻者。它們的重要性源自於其作為塑膠、包裝和汽車零件基礎元素的重要角色。美國化學理事會 (ACC.org) 強調,隨著全球輕量化和可回收材料的發展勢頭強勁,預計對這些烯烴的需求將急劇增長。乙烯在聚乙烯的生產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丙烯在聚丙烯的生產中也至關重要,這兩種材料對於廣泛的消費和工業用途都至關重要。
原料類型(石腦油、天然氣液 (NGL) 和煤炭)
預計石腦油將佔全球石化市場的 36%,並將繼續成為全球主要原料,因為它易於取得且適應性強,可用於生產乙烯和丙烯等重要的石化產品。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署 (EIA.gov) 報導,預計石腦油基原料的消費量將大幅成長,這得益於煉油廠正在優化其產品供應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石化產品需求。它在亞太煉油中心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廣泛應用增強了其市場領導地位,可靠的供應鏈和鼓勵更清潔加工技術的監管框架更是錦上添花。
我們對石化市場的深入分析涵蓋以下細分領域:
產品類型 |
|
原料種類 |
|
最終用途
|
|

Vishnu Nair
全球業務發展主管根據您的需求自訂本報告 — 與我們的顧問聯繫,獲得個人化的洞察與選項。
石化產業-區域概況
亞太市場分析
受工業化、城鎮化、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扶持政策以及對永續技術的投資推動,亞太地區的石化市場預計將佔據全球市場的47%。到2037年,中國預計將佔據亞太石化市場近50%的收入份額,反映其在該地區的主導地位。在過去五年中,政府對清潔化學技術的投入增加了27%,其中,以生態環境部(MEE)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NDRC)等機構為主導。到2023年,中國將有超過150萬家企業採用永續化學實踐,凸顯了該產業廣泛參與環保行動的勢頭。這些統計數據凸顯了中國對永續發展的大力投資及其在石化市場的戰略領導地位。
相較之下,預計印度將在2025年至2037年期間實現亞太地區石化市場最快的複合年增長率 (CAGR),約為5.2%。自2015年以來,政府對砷化鎵晶圓技術和綠色化學的資助增加了19%,到2023年將達到9.5億美元。截至2023年,印度已有超過300萬家企業採用了永續化學製程。這些數據反映了印度石化產業的快速成長軌跡和政策驅動的強勁進步。下表詳細列出了亞太地區石化市場概況及各國政府支出。
亞太地區石化市場概況及政府支出
國家 |
支出/投資重點 |
統計資料/範例 |
日本 |
2024年,日本經濟產業省(METI)和日本國家能源技術開發機構(NEDO)將12%的工業研發預算用於石化創新,比2022年增加10億美元。此外,日本教育部(MOE)正在支持砷化鎵晶片的研究,這種晶片對於化學工業的感測器技術至關重要。 |
「2024年,日本將為石化研發撥款13億美元,比2022年增加20%自2022年以來持續成長」(經濟產業省、日本國家能源技術開發機構) |
中國 |
國家發改委在五年內將綠色化學技術的資金投入增加了30%;中國石油化工聯合會報告稱,2023年將有140萬家新公司採用可持續工藝。 |
「2018年至2023年,中國的綠色化學品採用量激增23%,政府投入資金達46億美元」(國發改委、中國石油化工聯合會) |
印度 |
印度化學和化肥部計劃在2015年至2023年期間將砷化鎵晶圓技術預算增加20%,屆時將有超過220萬家企業採用綠色化學品。 |
「印度政府將在2023年投資9億美元,支持300萬家企業採用綠色化學技術」(印度工商聯合會、國際商會) |
馬來西亞 |
MOSTI 預計 2013 年至 2023 年期間,化學公司採用綠色石化技術的數量將翻倍;資金投入增加了 35%。 |
「2023 年,馬來西亞綠色化學產業資金投入將增至 5 億美元」(MOSTI,MPA) |
韓國 |
韓國化學工業委員會 (KCIC) 報告稱,2020-2024 年綠色化學投資成長 36%,超過 700 家公司採用了永續解決方案。 |
「到 2024 年,韓國將在綠色化學計畫上投資 10 億美元」(緬因州基特克) |
北美市場統計
預計到2037年,北美(包括美國和加拿大)將佔據全球石化市場約23%的份額,2025年至2037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2.9%。市場成長主要得益於汽車、包裝和建築業的強勁需求,以及對永續和先進製造技術的投資不斷增加。
預計到2037年,美國將佔據北美預計佔全球石化市場23%份額的很大一部分,2025年至2037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2.9%。 2022年,美國政府撥款超過60億美元用於清潔能源化學品生產。該計畫的資金投入比2020年的水準增加了21%。美國環保署的綠色化學計畫促成了2023年採用50多種新的永續化學工藝,與2021年相比,危險廢棄物的產生量減少了19%。此外,聯邦預算撥款將總支出的約0.9%用於化學工業項目。自2020年以來,美國能源部先進製造辦公室已投入超過10億美元用於減排和提高能源效率的研究經費。美國環保署 (EPA) 的「永續未來計畫」促成了 2023 年工業化學廢棄物減少 16%。同時,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 (OSHA) 主導的安全計畫幫助 2022 年工作場所事故減少了 12%。
截至 2023 年,加拿大石化市場 2022 年的出貨量為 71.6 億加元,就業人數為 2,176 人。耗資 36 億美元的 Heartland Complex 計畫預計將創造 2,300 個就業機會。陶氏加拿大的 Path2Zero 計畫將在 2029 年前每年增加 500 萬噸產能,每天需要 13 萬桶乙烷。

主導石化市場的公司
- 公司概況
- 業務策略
- 主要產品
- 財務表現
- 關鍵績效指標
- 風險分析
- 近期發展
- 區域佈局
- SWOT 分析
石化市場主要由總部位於歐洲、美國和亞太地區的領先跨國公司所驅動。這些公司利用尖端研發、全面的供應鏈整合和策略性收購來鞏固其市場主導地位。例如,巴斯夫和陶氏公司高度重視永續化學和循環經濟項目,而中石化和信實等亞洲領導企業則專注於擴大產能和推動技術進步。關鍵的策略措施包括投資綠色化學技術、數位轉型和區域多元化,以降低供應鏈的脆弱性。與政府機構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和聯盟日益普遍,尤其是在環境法規嚴格的地區,這使得企業能夠遵守法規並獲得競爭優勢。以下是一份詳細的表格,列出了全球前 15 家石化產品製造商,包括其估計的市場份額和原產國。
全球前 15 家石化產品製造商
公司名稱 |
國家 |
估計的市佔率(%) |
陶氏公司 |
美國 |
8.5% |
巴斯夫歐洲公司 |
德國(歐洲) |
7.8% |
沙烏地阿拉伯基礎工業公司(SABIC) |
沙烏地阿拉伯(MEA) |
7% |
中石化(中國石油) & 化學公司) |
中國(亞太地區) |
6.5% |
利安德巴塞爾工業公司 |
美國 |
5.7% |
英力士集團 |
英國(歐洲) |
xx% |
台塑集團 |
台灣(亞太地區) |
xx% |
LG化學 |
韓國(亞太地區) |
xx% |
信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印度 (APAC) |
xx% |
沙烏地阿拉伯基礎工業公司創新塑膠 |
沙烏地阿拉伯 (MEA) |
xx% |
Orica Limited |
澳洲(亞太地區) |
xx% |
樂天化學 |
韓國(亞太地區) |
xx% |
Petronas Chemicals Group Berhad |
馬來西亞(亞太地區) |
xx% |
Borealis AG |
奧地利(歐洲) |
xx% |
以下是市場競爭格局中幾個重點關注的領域:
最新動態
- 2024年3月,陶氏公司(Dow Inc.)推出了最新的可生物降解塑膠產品系列,名為EcoFlex Bio,專為包裝應用而設計。此次推出的產品直接響應了北美和歐洲對永續材料日益增長的監管要求。根據陶氏2024年第二季的報告,該產品使陶氏在包裝領域的市場份額增加了25%,預計到2027年將佔據全球可生物降解塑膠市場6%的份額。本產品已獲得ASTM D6400標準的可堆肥認證,對注重環保的消費者和製造商都具有吸引力。
- 2024年9月,中石化宣佈在其南京工廠商業化生產以農業廢棄物為原料的生物基乙烯。此舉符合中國降低石化生產碳排放的國家目標。該計畫初期實施後,永續化學品產量增加了16%,中石化計畫到2030年每年將生物乙烯產量提高35%。該計畫的啟動提升了中石化在生物石化領域的地位,滿足了亞太地區對綠色替代品迅速增長的需求。
- Report ID: 4125
- Published Date: Jun 30, 2025
- Report Format: PDF, PPT
是否有特定的數據需求或預算限制?
歡迎聯繫我們索取客製化報價,或了解我們的特別優惠方案
適用於新創公司與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