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至 2037 年全球物聯網人工智慧市場規模、預測與趨勢亮點
物聯網人工智慧市場規模在 2024 年達到 787 億美元,預計到 2037 年底將超過 1869 億美元,在 2025 年至 2037 年的預測期內,複合年增長率為 7%。預計 2025 年物聯網人工智慧的產業規模將達到 836 億美元。
隨著人工智慧 (AI) 成為物聯網 (IoT) 的核心需求,為多個產業提供情境感知功能,跨產業數位轉型的指令推動了市場的成長。市場正穩步從試點應用向平台規模部署轉型,反映出市場成熟度的轉折點。在供應鏈方面,近期對感測器、半導體和邊緣硬體生態系統的審計顯示,成本壓力存在不匹配現象。一個關鍵因素是對 ASIC 和 TPU 等 AI 加速器的需求不斷增長,而晶圓代工產能仍然集中,超過 73% 的 5 奈米及以下先進節點由兩大廠商控制。此外,趨勢表明,越來越多的 AI 推理工作負載被推送至邊緣節點,尤其是在能源和物流領域。
要了解市場的成長曲線,分析該產業主要廠商的資本支出至關重要。下表重點介紹了市場領導企業的資本支出詳情:
公司 |
2024 年資本支出(約) |
AI-IoT 基礎設施重點 |
微軟 |
502億美元以上 |
面向 Azure 物聯網與工業自動化的雲端 + 邊緣 AI |
Alphabet(Google) |
484億美元以上 |
TPU 基礎設施、AI 邊緣服務、智慧城市計畫 |
Meta(臉書) |
350 億至 370 億美元 |
AI 硬體、元宇宙物聯網、邊緣運算投資 |
亞馬遜 |
546 億美元以上 |
AWS IoT Core,用於 Alexa 和邊緣 AI物流優化 |
NVIDIA |
36億美元以上 |
AI晶片 (GPU)、邊緣推理模組、Jetson平台 |
產業分析強調,AI-IoT整合已嵌入到四個主要部署區域的關鍵任務系統中,即工業邊緣節點、智慧基礎設施、消費者終端和行動生態系統。此外,石化、汽車和採礦等流程密集產業的原始設備製造商 (OEM) 正在感測器層面嵌入人工智慧,以增強資產層面的決策能力。這些趨勢凸顯了市場的潛力。

物聯網領域的人工智慧:成長動力與挑戰
成長動力
- 監管合規框架加速人工智慧-物聯網 (AI-IoT) 的安全部署:不斷發展的監管合規框架是全球物聯網人工智慧市場的主要催化劑。這些法規確保了嚴格的資料隱私和網路安全標準,從而推動了市場的成長。 2024 年,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 (NIST) 的人工智慧風險管理框架強調,企業需要採用基於風險的人工智慧治理模式來部署物聯網。安全合規的人工智慧-物聯網系統數量的成長正在增強市場滲透率,並加快其應用進程。此外,安全性和監管標準合規性更高的企業,透過加強在受監管領域的部署,將成為競爭優勢。
- 優化半導體成本,提升人工智慧-物聯網的可擴充性:
半導體成本優化是該產業成長的一個主要經濟指標。事實證明,降低成本對企業至關重要,並有助於人工智慧-物聯網 (AI-IoT) 在眾多領域的廣泛部署。在優化成本的因素方面,台積電在其 2024 年第四季財報中強調,得益於晶片堆疊技術的進步,晶圓生產效率提升了 17% 以上,從而降低了部署在邊緣物聯網設備中的 AI 加速器的單位成本。此外,對下一代 AI 晶片製造設施的投資預計在 2026 年底前將每晶片成本降低 20% 以上。成本的不斷下降有望支持該行業利用工業自動化。
市場主要技術趨勢
神經形態運算架構在 AI-物聯網設備中的快速應用,增強了邊緣即時資料處理和超低功耗效能。不斷上升的部署趨勢表明,人們正朝著專為物聯網環境量身定制的開源人工智慧框架的方向迅速轉變,這些框架有助於提高異質設備之間的客製化和互通性。另一個主要趨勢是混合雲邊緣基礎設施的演進,它重塑了實施方法。下表重點介紹了技術趨勢對物聯網人工智慧市場的影響:
科技趨勢 |
產業類 |
採用率指標 |
影響指標 |
神經形態計算晶片 |
工業自動化 |
在>15家主要工廠的部署不斷增加 |
顯著降低邊緣延遲和功耗 |
開源AI框架 |
消費者設備 |
物聯網專用 AI 函式庫較去年同期成長 35.5% |
增強的設備互通性和開發者生態系擴展 |
混合雲邊 AI 部署 |
智慧城市與公用事業 |
在12個大都會地區進行試點計畫 |
提升資料主權與網路效率 |
5G部署不斷成長對市場的影響
網路切片和透過改進的5G基礎設施實現的超可靠低延遲通訊(URLLC)推動了市場的成長。由於5G連接的改進,AI模型的決策延遲顯著降低,從而支援跨分散式物聯網設備進行更快的推理。下表重點介紹了 5G 部署對物聯網人工智慧市場的影響:
影響範圍 |
範例應用 |
量化或定向指標 |
企業/消費者成果 |
邊緣推理最佳化 |
工業機器人 |
AI 決策延遲降低高達 41% |
更快的故障偵測與預測性維護 |
即時移動 AI |
車聯網 |
30多個城市已實現支持URLLC的5G覆蓋” |
提升V2X決策準確性,提升安全性 |
裝置即服務模式 |
智慧物流 |
智慧型裝置數量成長26%租約 |
降低企業進入門檻,彈性擴充 |
挑戰
- 遵守資料本地化規定和隱私合規性:嚴格的資料本地化和隱私法規為物聯網製造商的人工智慧應用設定了相當大的進入門檻。這項挑戰在歐盟、印度和中國的國內市場尤為突出。這些法規迫使企業在本地儲存和處理數據,這使得基於雲端的人工智慧分析變得複雜。此外,對法律的區域分析表明,缺乏互通性,影響了依賴中心化資料模型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的全球可擴展性。
物聯網市場中的人工智慧:關鍵見解
報告屬性 | 詳細資訊 |
---|---|
基準年 |
2024 |
預測年份 |
2025-2037 |
複合年增長率 |
7% |
基準年市場規模(2024年) |
787億美元 |
預測年度市場規模(2037 年) |
1869億美元 |
區域範圍 |
|
物聯網細分中的人工智慧
元件(軟體、硬體、資料管理軟體、人工智慧平台)
在整個預測期內,軟體細分市場預計將保持 42.8% 的領先收入份額。各行各業對高階數據分析和預測性維護能力的需求激增,推動了該細分市場的成長。此外,物聯網設備已滲透到多個行業以及個人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中,產生了指數級增長的數據量。現在,為了管理這些數據,需要軟體解決方案來有效地分析這些海量數據集。全球物聯網人工智慧市場的另一個趨勢是,人們正迅速轉向採用以軟體為中心的模式。為了利用這一轉變,高通和微軟於 2023 年 1 月宣布合作,為各行各業開發人工智慧-物聯網解決方案。
服務(主機服務、專業服務)
在預測期內,託管服務細分市場可望擴大其收入份額。此細分市場的成長得益於複雜的AI-IoT營運外包的興起,人們無需投資內部專業知識即可高效管理資料分析和基礎設施。託管服務使企業能夠專注於核心競爭力,同時利用專業服務供應商部署AI-IoT並將其維護外包。這一趨勢確保了供應商持續向企業提供捆綁託管服務的機會,預計到2037年底,需求曲線將大幅飆升。
部署(邊緣、雲端、混合)
邊緣運算有望在整個預測期內成為主要的部署方式,並佔據54.3%的收入份額。即時分析和降低頻寬使用量的需求推動了向邊緣運算的逐步轉變。此外,AWS、英特爾、諾基亞和愛立信在2024年2月達成的合作,體現了透過提供在地化AI處理來擴展邊緣運算能力的決心。在智慧城市計畫的背景下,交通樞紐以及利用工業5.0原則的製造工廠中,預計部署機會仍然很大。
我們對全球市場的深入分析涵蓋以下細分領域:
元件 |
|
服 |
|
部署 |
|
應用 |
|

Vishnu Nair
全球業務發展主管根據您的需求自訂本報告 — 與我們的顧問聯繫,獲得個人化的洞察與選項。
物聯網產業中的人工智慧 - 區域概要
亞太市場預測
預計在預測期內,亞太地區物聯網人工智慧市場將維持38.8%的主導收入份額。推動亞太地區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該地區多個經濟體大規模的數位化措施。此外,人工智慧賦能的智慧製造的普及以及蓬勃發展的消費性電子生態系統,確保了亞太地區市場利潤豐厚。在國家戰略方面,印度的國家人工智慧戰略和日本的「社會5號」路線圖是該地區持續發展機會的關鍵指標。
中國市場可望在預期時間內實現擴張。 「十四五」規劃和「新基建」倡議下的策略投資正在塑造中國市場。中國一直致力於建構數位主權,而人工智慧和物聯網作為其支柱的地位日益凸顯。此外,物聯網人工智慧與智慧家庭和穿戴式裝置的融合,意味著到2037年底,消費性電子產品將在中國市場提供更高的部署機會。
北美市場預測
預測期內,北美物聯網人工智慧領域的複合年增長率為14.7%,成長最快。該區域市場擴張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汽車、醫療保健和製造業等行業對數據驅動決策能力的需求激增。隨著智慧城市計畫在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吸引大量投資,物聯網與人工智慧融合的機會也日益增加。下表重點介紹了北美在人工智慧領域的主要投資:
公司/投資 |
日期 |
投資詳情 |
Applied Intuition |
2024年3月 |
2.505億美元E輪融資,3.003億美元二次發行,AI驅動的自動駕駛汽車軟體估值60億美元 |
DigitalBridge &英特爾 |
2024年1月 |
成立Articul8,一家企業解決方案的生成式人工智慧公司 |
思科(收購Splunk) |
2023年9月 |
以281億美元收購Splunk,專注於人工智慧驅動的物聯網應用和數據分析 |
預計到2037年底,美國物聯網市場中的人工智慧將佔據相當大的收入份額。該地區市場的成長得益於人工智慧在醫療保健、自動駕駛等多個行業的廣泛應用。國家人工智慧計畫推動了人工智慧的普及,從而支撐了市場的成長。美國市場的另一個成長點是消費性電子和能源管理領域人工智慧物聯網設備的激增。

物聯網領域人工智慧領域佔據主導地位的公司
- 公司概況
- 商業策略
- 主要產品
- 財務表現
- 關鍵績效指標
- 風險分析
- 近期發展
- SWOT 分析
市場競爭依然激烈。微軟和英特爾等科技巨頭佔據主導地位。領先企業不斷提升人工智慧與物聯網的整合度,以拓展解決方案範圍。在策略性措施方面,加強邊緣人工智慧和智慧城市計畫合作的研發,可望創造持續的獲利機會。下表重點介紹了物聯網人工智慧市場的主要參與者:
公司名稱 |
國 |
收入份額百分比 (2024) |
---|---|---|
英特爾公司 |
美國 |
14.4% |
微軟公司 |
美國 |
12.6% |
西門子股公司 |
德國 |
10.8% |
三星電子 |
韓國 |
8.2% |
NEC株式會社 |
日本 |
7.7% |
霍尼韋爾國際 |
美國 |
xx% |
ABB 有限公司 |
瑞士 |
xx% |
印孚瑟斯有限公司 |
印度 |
xx% |
博世集團 |
德國 |
xx% |
富士通有限公司 |
日本 |
xx% |
Telstra Corporation |
澳洲 |
xx% |
華為科技有限公司 |
中國* |
xx% |
恩智浦半導體 |
荷蘭 |
xx% |
Maxis Berhad |
馬來西亞 |
xx% |
SK Telecom |
韓國 |
xx% |
以下是物聯網人工智慧市場中每個關鍵參與者所涵蓋的領域:
最新動態
- 2024年10月,LightOn成為歐洲首家上市的生成式人工智慧新創公司。該公司在巴黎泛歐交易所成長版(Euronext Growth Paris)上市,並已將其光學處理單元(OPU)與人工智慧軟體整合。
- 2024年3月,NVIDIA推出了6G研究雲端平台,提供研究者增強雲端無線存取網路技術人工智慧的工具。該平台專為支援6G技術的發展而設計。
- Report ID: 3317
- Published Date: Jun 30, 2025
- Report Format: PDF, PPT
是否有特定的數據需求或預算限制?
歡迎聯繫我們索取客製化報價,或了解我們的特別優惠方案
適用於新創公司與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