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至 2037 年全球市场规模、预测和趋势亮点
功能性化妆品市场规模在2024年达到553亿美元,预计到2037年底将达到1088亿美元,在预测期内(即2025-2037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5%。预计到2025年,功能性化妆品的行业规模将达到583亿美元。
市场正在显著扩张,这主要得益于人们对兼具美观和功效的多功能个人护理用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公共卫生倡议、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政府资金的战略协调推动了这一转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 和能源部 (DOE) 等机构一直在推动生物基、安全的合成材料替代品的研发。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环境保护署 (EPA) 的绿色化学计划已于 2023 年批准了 52 多项创新化学工艺,使危险废物减少了 24%。这些联邦政府的努力正在加速开发更安全、更环保的化妆品。此外,美国化学理事会的数据显示,去年可持续产品开发的投资超过35亿美元,凸显出生产重点从根本上转向生物功效和环境管理。
在供应方面,特种聚合物、润肤剂和活性植物成分等原材料投入的成本易受价格波动和全球物流中断的影响。美国劳工统计局报告称,2023年化学品制造业生产者价格指数上涨4.2%,而个人护理产品消费者价格指数上涨3.8%,表明上游成本面临压力。此外,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贸易统计数据,美容产品出口额达77亿美元,而进口额达92亿美元,凸显出持续的贸易逆差。为此,制造商在能源部基础设施资金的支持下,加大了国内生产。 2023年在德克萨斯州和安大略省引入的新装配线将使北美的生产能力提高19%,从而通过本地化制造方法增强了供应链的弹性。

功能性化妆品行业:增长动力与挑战
增长动力
- 向生物基成分转变:受消费者偏好和不断变化的监管标准的影响,功能性化妆品市场正在经历向生物基成分的重大转变。由于植物源性表面活性剂、乳化剂和活性剂具有生物降解性且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消费者对它们的偏好日益增长。美国农业部生物优先计划报告称,到2023年,个人护理产品中生物基化学品的使用量将增加12%,这凸显了显著的市场转变。这一趋势表明,整个行业正在更广泛地减少对石化来源的依赖,这增加了对符合可持续性标准的发酵和植物基化合物的需求,同时通过全球绿色化学目标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可持续性和碳减排目标:随着领先品牌承诺实现净零排放,可持续性和碳减排目标正在改变功能性化妆品行业的采购策略。这些目标正在推动人们转向低碳成分和更环保的生产方法。因此,对可持续功能性化学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例如可生物降解的表面活性剂、稳定剂和活性剂。经合组织 (OECD) 预测,到 2027 年,功能性化妆品市场将增长 110 亿美元,其中功能性化妆品将对这一增长做出重大贡献。这一转变凸显了该行业对全球气候目标的承诺,强调了可持续采购和低碳配方实践的必要性。
1. 功能性化妆品化学品贸易动态 (2019-2024)
2019 年至 2024 年,全球功能性化妆品市场(包括功能性化妆品化学品)持续增长,主要原因是对护肤活性成分、紫外线过滤剂和植物提取物的需求不断增长。受高档化妆品消费的推动,美国对欧洲的出口以 6.9% 的复合年增长率 (CAGR) 稳步增长。 2022年,受美白剂和抗衰老成分需求的推动,日本对华出口额达到43亿美元。亚太地区在2021年占全球功能性化妆品市场价值的44%,继续成为主要的贸易走廊。疫情后的强劲复苏使全球贸易额在2022年反弹至3.6万亿美元,其中生物基成分推动了市场增长。持续的法规协调和数字物流平台的实施提高了跨境贸易效率。在新兴市场需求和电子商务促进出口的推动下,增长前景依然强劲。下表概述了原材料的主要国际运输途径、出口目的地的贸易模式以及进口依赖程度。
主要贸易路线和统计数据
路线 | 贸易额(2023 年,十亿美元) | 全球贸易份额百分比 | 主要产品 |
亚太地区(日本-中国、韩国-东盟) | 1.49 | 43% | 植物活性成分乳化剂 |
欧洲-北美 | 0.97 | 28% | 抗衰老剂、紫外线吸收剂 |
北美-拉丁美洲 | 0.53 | 16% | 表面活性剂、舒缓剂 |
值得注意的贸易模式
指标 | 2019 | 2022 | 2019-2023年复合年增长率 |
美国对欧洲出口(十亿美元) | 1.2 | 1.43 | 6.9% |
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十亿美元) | 3.6 | 4.3 | 5.6% |
亚太地区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 | 40 | 41 | — |
2. 产能分析(功能性化妆品化学品)
2019年至2024年,受护肤品、防晒产品和植物成分需求增长的推动,功能性化妆品化学品市场经历了显著增长。亚太功能性化妆品市场的扩张、德国和韩国生产能力的增强以及电子商务平台的增强,凸显了市场未来的韧性和全球贸易的战略转变。下表通过示例统计数据条目,描述了产能、需求分析和贸易/客户洞察。
公司 | 地区 | 年产能(2023 年,吨) | 工艺类型 | 主要产品 |
巴斯夫 | 德国 | 96,000 | 生物技术 +合成 | 润肤剂,紫外线过滤剂 |
陶氏化学 | 美国 | 83,000 | 连续反应器 | 聚合物,流变改性剂 |
资生堂 | 日本 | 48,000 | 提取和发酵 | 天然活性成分,植物提取物 |
LG化学 | 韩国 | 64,000 | 聚合 | 有机硅,表面活性剂 |
亚什兰 | 印度(新增) | 26,000 | 间歇过程 | 调理剂 |
需求分析(2018-2023)
按最终用途细分(复合年增长率)
细分 | 复合年增长率 (2018-2023) | 备注 |
护肤 | 8.5% | 受抗衰老和亮肤需求驱动 |
护发护理 | 6.3% | 有机硅、角蛋白增强剂需求旺盛 |
防晒 | 9.2% | 亚太地区及欧盟法规强劲增长 |
男士护理 | 7.7% | 亚洲市场品类扩张 |
按等级及类型
等级/类型 | 需求份额 (2023) | 备注 |
活性成分 | 38% | 肽、类维生素A等 |
功能性填料 | 22% | 氧化铁二氧化硅 |
乳化剂/表面活性剂 | 18% | PEG,鲸蜡硬脂醇 |
植物提取物 | 25% | 芦荟、绿茶等 |
销售渠道分布
渠道 | 占比2023年 | 增长动力 |
线下零售 | 43% | 奢侈品/皮肤科零售连锁店 |
电子商务 | 52% | D2C品牌、护肤品订阅 |
B2B批发 | 8% | OEM和自有品牌 |
贸易数据与客户洞察(2019-2023)
主要出口港口(功能性化妆品化学品)
港口 | 国家 | 平均年出口额(百万美元) | 主要出口目的地 |
横滨 | 日本 | 1,150 | 中国、印度尼西亚、越南 |
鹿特丹 | 荷兰 | 960 | 美国、英国、德国 |
休斯顿 | 美国 | 870 | 欧盟、加拿大、拉丁美洲美国 |
釜山 | 韩国 | 785 | 东盟、澳大利亚 |
亚太地区十大专业化妆品化学品买家
买家(公司) | 国家 | 产品重点 | 采购量(吨, 2023) |
爱茉莉太平洋 | 韩国 | 天然提取物 | 19,300 |
宝洁 | 新加坡中心 | 护发素 | 16,900 |
联合利华 | 印度尼西亚 | 表面活性剂乳化剂 | 15,600 |
花王株式会社 | 日本 | 紫外线过滤剂,肽 | 13,400 |
欧莱雅亚太区 | 中国 | 活性成分,类维生素A | 12,950 |
拜尔斯道夫 | 泰国 | 抗衰老分子 | 9,500 |
资生堂 | 日本 | 植物成分 | 8,700 |
强生强生 | 马来西亚 | 聚合物,皮肤活性成分 | 8,300 |
悦诗风吟 | 韩国 | 草本活性成分 | 7,900 |
LG H&H | 韩国 | 有机硅 | 6,950 |
3.功能性化妆品市场:全球领导者与战略洞察(2018-2022)功能性化妆品化学品行业经历了五年的变革期(2018-2022),其特点包括疫情引发的市场波动、消费者对可持续解决方案的需求不断增长,以及强劲的研发驱动型增长。美国、欧洲、中国和日本的主要参与者展现出韧性,利用创新和供应链调整来保持竞争性盈利能力。本报告概述了按收入和营业利润划分的市场领导者,确定了长期增长冠军,并提供了塑造特种化学品行业这一关键细分市场的当前趋势的战略快照。
下表列出了来自美国、欧洲、中国和日本的前15家功能性化妆品化学品公司,详细列出了它们2018年至2022年的年销售额和利润。此外,还提供了排名数据摘要、行业趋势洞察和整体绩效评估。
前15家功能性化妆品化学品公司(2018-2022
公司 | 国家/地区 | 平均年销售额(美元B) | 平均营业利润(十亿美元) |
巴斯夫 | 德国 | 4.96 | 1.22 |
陶氏化学 | 美国 | 4.71 | 1.18 |
LG化学 | 南方韩国 | 3.95 | 0.99 |
资生堂 | 日本 | 3.65 | 0.93 |
赢创 | 德国 | 3.51 | 0.87 |
欧莱雅(活性成分) (部门) | 法国 | 3.22 | 0.84 |
花王株式会社 | 日本 | 2.98 | 0.79 |
亚什兰全球 | 美国 | 2.81 | 0.76 |
禾大国际 | 英国 | 2.58 | 0.71 |
住友化学 | 日本 | 2.41 | 0.67 |
帝斯曼-芬美意(护理) | 荷兰 | 2.16 | 0.63 |
Innospec | 美国 | 1.88 | 0.56 |
万华化学 | 中国 | 1.72 | 0.51 |
中石化(特种单位) | 中国 | 1.61 | 0.47 |
Galaxy 表面活性剂 | 印度 | 1.49 | 0.44 |
行业趋势 (2018-2022)
年份 | 关键事件/趋势 | 影响 |
2020 | COVID-19 疫情 | 营业收入平均下降 17% |
功能性化妆品市场:关键洞察
报告属性 | 详细信息 |
---|---|
基准年 |
2024 |
预测年份 |
2025-2037 |
复合年增长率 |
5.5% |
基准年市场规模(2024年) |
553亿美元 |
预测年度市场规模(2037 年) |
1088亿美元 |
区域范围 |
|
功能性化妆品细分
护肤品(抗衰老面霜、亮肤、祛痘和保湿)
抗衰老面霜占据全球功能性化妆品市场36%的份额,尤其是在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需求强劲。这一增长主要源于人口快速老龄化,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预计到2060年,人口老龄化将几乎翻一番。越来越多的老年消费者正在寻找经临床验证的、能够改善皮肤弹性和减少皱纹的产品。美国国家老龄化研究所指出,人们对促进胶原蛋白生成和应对氧化应激的配方的兴趣日益浓厚。因此,大量研发资金正投入到生物活性化合物、肽和创新抗衰老护肤技术的研究。
护发(头皮护理精华、头发修复、头皮护理和护色)
头皮护理精华占全球功能性化妆品市场的26%,凸显了其在解决激素、环境和压力相关头皮问题方面日益重要的临床意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 记录的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正在研究基于植物和益生菌的头皮护理,这凸显了其治疗前景。此外,美国环境保护署对化妆品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 的排放实施了更严格的监管,促使制造商采用低排放输送系统来改进产品配方,例如使用更清洁的乳化剂和稳定剂的头皮精华液,从而满足合规要求并适应消费者对安全有效解决方案不断变化的需求。
我们对全球功能性化妆品市场的深入分析涵盖以下细分市场:
护肤 |
|
护发
|
|
防晒 |
|
口腔护理
|
|
彩妆 |
|

Vishnu Nair
全球业务发展主管根据您的需求定制此报告 — 联系我们的顾问,获取个性化见解和选项。
功能性化妆品行业 - 区域概况
亚太市场分析
到2037年,亚太地区功能性化妆品市场预计将占全球销售额的37.6%,其中中国将以31.9%的份额位居榜首,印度将成为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的市场领先地位归功于其在绿色化学、可持续产品配方以及城市对多功能护肤品需求方面的大量投资,而这些投资也得益于国家发改委和中国化工集团的举措。相比之下,印度 8.5%的复合年增长率 (CAGR) 则受到收入水平提高、以年轻人为导向的市场需求以及政府支持的绿色化学创新的推动。“创业印度”和“科技创新基金”等国家级举措正在促进药妆级产品的开发。两国都拥有强大的制造业生态系统、监管体系的进步以及对生物技术驱动的化妆品研究日益增长的关注,这些因素巩固了其在亚太区功能性化妆品领域的关键地位。
北美市场分析
预计到2037年,北美功能性化妆品市场规模将达到59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5.4%。这一增长主要源于消费者对多功能、抗衰老和符合道德规范生产的产品的需求,尤其是在Z世代和千禧一代群体中。含有防晒成分、维生素和生物技术衍生活性成分的产品越来越受欢迎。此外,政府的举措也至关重要;美国和加拿大在清洁化学品生产方面的投资已超过50亿美元,美国环保署的绿色化学计划已有效减少了23%的危险废物。 NIST 和 OSHA 等监管机构的支持以及研发补助正在增强国内生产能力、促进创新并减少对进口化妆品成分的依赖。

功能性化妆品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公司
- 公司概况
- 业务战略
- 主要产品
- 财务业绩
- 关键绩效指标
- 风险分析
- 近期发展
- 区域布局
- SWOT 分析
功能性化妆品市场竞争激烈,这得益于市场对生物活性、可持续和临床有效成分日益增长的需求。巴斯夫、亚什兰和科莱恩等大型公司通过积极的研发、绿色化学创新和战略性收购保持着领先地位。由于亚洲地区对护肤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包括花王和LG化学在内的亚洲企业正在经历快速增长。企业正在投资人工智能驱动的配方技术、皮肤微生物组研究以及环保乳化剂。此外,初创公司正在被整合到更大的跨国公司中,以加速创新。塑造这个充满活力的行业的关键战略包括全球扩张、可持续的生产实践以及药妆级产品的进步。下表列出了全球功能性化妆品市场排名前 15 位的制造商,包括市场份额估算和原产国,并附有简要的竞争格局摘要。
全球制造商 - 功能性化妆品市场 (2025)
公司名称 |
国家/地区 |
估计。市场份额 (%) |
关键战略举措 |
巴斯夫欧洲公司 |
德国 |
12.4% |
投资 12 亿欧元于生物活性物质的研发;与护理化学品初创公司强势并购 |
亚什兰公司 |
美国 |
9.8% |
收购制药化妆品资产和先进的可持续聚合物 |
科莱恩股份公司 |
瑞士 |
8.5% |
推出“Rootness”活性成分组合源自植物干细胞 |
Croda International Plc |
英国 |
7.2% |
扩展Sederma品牌,添加生物技术活性成分;碳中和目标 |
赢创工业股份公司 |
德国 |
6.9% |
投资皮肤微生物组研发和可生物降解聚合物 |
DSM-Firmenich |
荷兰 |
xx% |
合并营养和化妆品部门;加强肽研发 |
Symrise AG |
德国 |
xx% |
高级感官活性成分;拓展至亚太地区生物活性成分采购业务 |
奇华顿活性美容 |
瑞士 |
xx% |
开发人工智能配方平台“Carto” |
Seppic(液化空气集团) |
法国 |
xx% |
加大对乳化剂和绿色化学解决方案的投资 |
LG化学有限公司 |
韩国 |
xx% |
专注于绿色生物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基SPF增强剂 |
Sami-Sabinsa集团 |
印度 |
xx% |
植物活性成分和阿育吠陀药妆领域的领导者 |
杜邦公司 |
美国 |
xx% |
推出微生物友好型防腐剂和肽 |
Axilone Australia(Albéa 集团) |
澳大利亚 |
xx% |
包装一体化活性成分递送创新 |
KLK OLEO(吉隆坡甲洞有限公司) |
马来西亚 |
xx% |
专注于棕榈油化学品和绿色表面活性剂 |
以下是一些市场竞争格局重点关注:
最新发展
- 2024年3月,美国亚什兰公司推出了Phyteq™ raspberry i,这是一款源自覆盆子酮的多功能防腐增强剂。这项创新产品顺应了当前抗菌特性和皮肤健康的趋势,截至2024年4月,亚什兰功能性化妆品成分部门的收入增长了17%。
- 2024年1月,总部位于德国的巴斯夫公司推出了Verdessence™ RiceTouch,这是一款专为功能性化妆品设计的天然感官增强剂。这种可持续的植物衍生成分推动巴斯夫护理化学品部门 2024 年第一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 14%。
- Report ID: 3884
- Published Date: Jun 19, 2025
- Report Format: PDF, PPT
有特定数据需求或预算限制?
联系我们获取定制报价,或了解我们的特别定价方案
适用于初创公司和大学